[发明专利]一种电机冷却方法和新能源车用大功率双冷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3174.9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5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永发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H02K5/20;H02K5/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刘代春 |
地址: | 401533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冷却 方法 新能源 大功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冷却方法和新能源车用大功率双冷电机,冷却方法包括通过循环冷却水对电机壳体进行冷却;还包括通过在电机内部加注绝缘油对电机转子和定子进行热传导式冷却。双冷电机呈交流异步电机结构,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定子和转子,壳体上形成有冷却水套,冷却水套通过进出水接头与外部冷却水循环系统连接;壳体上设有绝缘油加油孔和放油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冷却方法利用绝缘油对内部热量进行传导,并充分利用外部循环水冷却系统提升整体冷却效果;电机结构简单、故障隐患少,长期运行温升和最高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且能量转换率高、能耗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车用异步电机,特别是一种电机冷却方法和新能源车用大功率双冷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上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不断提升,各国对汽车排放污染物要求越来越严格。纯电动汽车利于减少能源消耗,已成为当今汽车业发展的趋势。纯电动车通常采用异步电机作为动力,随着车辆吨位的增加,电机功率要求越来越大,如常用中型客车的电机功率通常需要100KW以上。但随着功率的增大,电机的体积和发热量相应增大,为确保电机稳定运行和转换率,以及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需要通过良好的散热措施确保电机最高运行温度在设定值内。现有新能源车用大功率电机通常采用水冷和油冷相接合的冷却方式进行冷却。水冷是通过外部循环水对电机壳体进行冷却,油冷用于冷却电机内部。但现有油冷方式主要有三中方式,第一种是利用外部冷却油循环系统对电机转子进行冷却;第二种是在转子内设置热交换器对转子进行冷却。第三种是利用变速箱润滑冷却油对电机内部进行循环冷却。第一种和第二种两种方式结构复杂,故障隐患多;第三种由于电机内冷却油采用变速箱的润滑油相同的油品,并通过油泵循环。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油品难以同时兼顾润滑特性和绝缘特性要求,即使专门生产这种特供油品,也会导致使用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系能源车用电机冷却系统结构复杂、故障隐患多,使用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机冷却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电机内部加注绝缘油的方式对电机转子和定子进行热传导,并借助水冷的外部循环水进行充分冷却,形成双冷关联密切的双冷方式。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双冷方式冷却的新能源车用大功率双冷电机。
为实现第一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冷却方法,包括通过循环冷却水对电机壳体进行冷却;还包括通过在电机内部加注绝缘油对电机转子和定子进行热传导式冷却。
采用前述方案的本发明电机冷却方法,通过在水冷电机内部加注绝缘油,以利用绝缘油作为传热介质,将电机内部的转子和定子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壳体上,以在采用外部循环水对壳体进行水冷的同时,对电机内部形成冷却,以确保电机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保持温升低、最高温度能够稳定在设定温度范围内,从而为电机具有良好的特性参数提供保证。其中,绝缘油可采用常用的变压器油,电机内部油品加注可采用定期更换、定期添加或者,定期更换和添加相结合的方式,以保持良好的绝缘特性和导热特性。并且,无需对电机结构进行过多改变,也无需专门设置外部循环装置,对油品的要求也可使用市场上可以直接采购得到的变压器油,并无特殊特性要求;电机故障率低,使用成本低。
为实现第二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车用大功率双冷电机,呈交流异步电机结构,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定子和转子,壳体上形成有冷却水套,冷却水套通过进出水接头与外部冷却水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绝缘油加油孔。
采用前述方案的本发明双冷电机,通过水冷电机的壳体上设置绝缘油加油孔,以通过加油孔加注绝缘油至电机内部,利用绝缘油的绝缘特性,确保电机内部线圈和绝缘层不会形成短路或导通故障,利用绝缘油的导热特性传导热量,将定子和转子运行的热量传导到壳体上,再由壳体的外循环水冷却系统对壳体进行冷却,从而达到充分散热降温目的,确保电机长期运行时,温升和最高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且能量转换率高、能耗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永发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永发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31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