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露天蓄电池通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4567.1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4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陈旭;马双;童雨舟;汪海燕;徐礼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3;H01M10/6562;H01M10/48;H01M10/637;B63J2/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00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露天 蓄电池 通风 系统 | ||
1.一种船用露天蓄电池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防腐保温的电池箱体(3),电池箱体(3)为只设有进风口(1)和排风口(4)的密闭结构,电池箱体(3)内设有蓄电池舱和电控舱,蓄电池舱为可打开的结构,蓄电池舱内设有蓄电池组以及用于检测蓄电池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4);进风口(1)和排风口(4)分别与蓄电池舱连通,进风口(1)与蓄电池舱之间设有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使得电池箱处于电池最佳工作的温度区间,电控舱内设有用于采集温度传感器(14)得到温度的数据采集系统(5)和用于控制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的控制器(6),温度传感器(14)连接数据采集系统(5),数据采集系统(5)连接控制器(6);所述的电池箱体(3)内设有排风通道和送风通道,排风通道和送风通道分别设于蓄电池舱的上下两端,排风通道与排风口(4)连通,送风通道与进风口(1)连通;蓄电池舱内的每个蓄电池组均包括多个蓄电池单元(8);
所述的蓄电池舱的底板上设有多个与送风通道接通的出风口(2),每个蓄电池单元(8)的每个散热面均设有出风口(2),相邻蓄电池单元(8)之间的间距构成通风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露天蓄电池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箱体(3)的外壳由两层镀锌钢板和一层防火保温层组成,防火保温层设于两层镀锌钢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露天蓄电池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电池舱的顶板上设有多个与排风通道接通的通风口(10),每个蓄电池单元(8)顶部均有通风口(10),每个通风口(10)上均设有独立的调风门(7),可根据实时温度调整开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露天蓄电池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风通道内设有用于抽走浓度超标的危险气体的风机(11);每个蓄电池单元(8)的底部均设有一个支柱(9),所有的支柱(9)均设于送风通道内,每个支柱(9)内均设有加热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船用露天蓄电池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电池舱内还设有实时监测蓄电池舱内危险气体浓度的危险气体探头(12),排风口(4)与蓄电池舱之间设有风机(11),危险气体探头(12)连接数据采集系统(5),风机(11)与控制器(6)连接;危险气体探头(12)检测电池舱内危险气体浓度,并将数据通过数据采集系统(5)反馈到控制器(6),当蓄电池组处于休眠状态时,风机(11)不间断地低速转动,防止自然风倒灌;当电池舱内危险气体浓度超标时,控制器(6)控制风机(11)提高转速,及时将电池舱内的混合气体抽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露天蓄电池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箱体(3)内设有至少一个蓄电池舱,每个蓄电池舱的顶部分别设有一个排风通道,每个排风通道分别连接一个排风口(4),所有蓄电池舱的底部只有一个送风通道;每个蓄电池舱均为可打开结构,用于更换放置蓄电池单元(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船用露天蓄电池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蓄电池舱内均设有用于检测蓄电池组电压的电压传感器,电压传感器连接数据采集系统(5),通过数据采集系统(5)将得到的电压数据给控制器(6),使得控制器(6)对每个蓄电池舱内的蓄电池组轮流进行充电放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露天蓄电池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1)处设有除雾防水滴装置和电控风阀(17),进风口(1)、除雾防水滴装置和电控风阀(17)均设于送风装置内,送风装置固定在电池箱体(3)上,送风装置内设有两个通道,两个通道的一端均与进风口(1)连通,两个通道的另一端通过送风装置上的同一个出口与电池箱体(3)内的蓄电池舱连通,两个通道中的一个通道内设有冷却装置,另一个通道内设有用于开闭该通道的电控风阀(17);进风口(1)上设有风雨密闭百叶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45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路清洗设备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煤粉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