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连轧机上使用的初轧潜孔型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5961.7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1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富;满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G06F17/10;B21B27/02;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桑林艳 |
地址: | 16104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机 使用 初轧潜 孔型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连轧机上使用的初轧潜孔型设计方法,属于轧钢技术领域,是针对现有轧辊辊身利用率低的现状所提出的,其具体步骤包括在不改变现有孔型侧壁斜度的情况下,减小现有孔型的刻槽深度;根据潜孔型的刻槽深度和潜孔型的数量,得出轧辊边缘的辊环宽度;在轧辊上布设潜孔型的数量,需满足S≥h要求;在轧辊工作直径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潜孔型的刻槽深度,确定轧辊直径。本发明在保证特殊钢产品轧制质量的前提下,将现有孔型设计成潜孔型,使轧辊上孔型的刻槽深度减少一半,进而使孔型槽底处在硬度层较高的位置,保证了轧辊的过钢量要求,降低轧辊的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连轧机上使用的初轧潜孔型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轧钢长材生产领域,各生产企业为降低轧辊消耗,在孔型设计上运用了很多创新方法,比较典型的是采用平辊无孔型轧制,取代连轧机初轧的箱型—箱型—椭圆型—圆型孔型系统轧制,有效地降低了轧辊的吨钢消耗。但是,由于平辊无孔型轧制在变形过程中,使轧件角部形成尖角,在后续过渡到圆形的过程中易形成表面折叠缺陷,因此,平辊无孔型轧制仅适用于对表面质量要求不高的建筑材料使用,不适合特殊钢产品生产。在原料使用上,平辊无孔型轧制仅适用于方形形状的连铸坯。
在特殊钢材生产领域,棒、线材连轧机所采用的初轧孔型多数为箱型—箱型—椭圆型—圆型孔型系统,该孔型系统在生产中存在如下问题:
(1)轧辊硬度层浪费
目前,特殊钢棒、线材连轧机所采用的的坯料规格较大,尤其是大规格棒材,坯料规格更为突出,因此,对1、2架连轧机均采用箱型孔型的设计方式。由于箱型孔型的设计刻槽较深,导致轧辊在车削孔型时,离表面层较近的高硬度层被车削掉,使轧辊高硬度层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表面高硬度层被车削掉的轧辊,不仅降低了轧辊轧制的过钢量,增加轧辊吨钢消耗,而且使孔型加工量大,增加车削工时。
(2)辊身利用率低
箱型孔型由于刻槽深,因此在孔型侧壁斜度固定的情况下,孔型外口的宽度大,在布置孔型时,占用轧辊辊身的长度多,导致轧辊的辊身利用率低。
(3)轧辊重量大
由于箱型孔型刻槽较深,轧辊的辊身直径与工作直径差值大,因此,在保证轧辊工作直径的前提下,轧辊的辊身直径也相应较大,增加了轧辊的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连轧机初轧孔型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在连轧机上使用的初轧潜孔型设计方法,该设计方将孔型刻槽深度减小,充分利用轧辊辊身的有效长度,有效降低了轧辊重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在连轧机上使用的初轧潜孔型设计方法,包括:在轧辊的表面上加工有箱型状的孔型,所述孔型的侧壁为倾斜设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现有孔型的刻槽深度,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潜孔型的刻槽深度,潜孔型的侧壁斜度与现有孔型侧壁斜度相同,
h2=1/2h1
式中:h2为潜孔型的刻槽深度,h1为现有孔型的刻槽深度;
步骤2:根据潜孔型的刻槽深度和潜孔型的数量,得出应用潜孔型时轧辊边缘的辊环宽度S2;
步骤3:在轧辊上布设潜孔型的数量,需满足S2≥h2要求;
步骤4:在轧辊工作直径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潜孔型的刻槽深度h2,通过以下公式,确定轧辊直径;
D2=d2+2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59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