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6181.4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6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江正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慧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G05B15/02;G05D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郭肖凌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自动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台面(1)、第一控制器、水龙头组件(3)、多个控制按钮(4)和多个自动送茶设备(2);所述控制按钮(4)、自动送茶设备(2)和水龙头组件(3)设置于自动控制系统台面(1)上;所述控制按钮(4)的输出与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自动送茶设备(2)和水龙头组件(3)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控制按钮(4)接收操控指令并发送驱动指令,驱动自动送茶设备(2)进行送茶操作,并驱动水龙头组件(3)进行加水操作;所述自动送茶设备(2)包括定制茶杯(5)和送茶机器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茶机器车(6)包括壳体(7)、设置于壳体(7)内部的第二控制器、连接第二控制器的避障设备、导航设备、供电设备、感应指示设备与通信设备和设置于壳体(7)底部的车轮(8);所述二控制器通过通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对送茶机器车(6)进行驱动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障设备包括设置于壳体(7)侧面中部的双目超声波避障传感器(9)、设置于壳体(7)侧面底部的红外避障传感器(10)和设置于壳体(7)底部的防跌落红外传感器(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设备包括设置于壳体(7)侧面中部的视觉导航仪(12)、设置于视觉导航仪(12)下方的光流传感定位器(13)和6轴陀螺仪(1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包括设置于壳体(7)底部的无线充电器(14)和连接无线充电器(14)的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指示设备包括设置于壳体(7)顶部的压力传感器(15)和状态指示灯(16);所述压力传感器(15)将接收压力信息发送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处理,将压力信息转换为相应的灯光指示信息,并发送灯光指示信息至状态指示灯(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龙头组件(3)包括第三控制器、蠕动泵和流量计;所述流量计将检测的流量信息发送至第三控制器,第三控制器通过接收流量信息控制蠕动泵开关。
8.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系统启动,自动控制系统台面(1)与自动送茶设备(2)、以及多个自动送茶设备(2)间互相通信;
S2. 用户点击控制按钮(4),驱动自动送茶设备(2)到达水龙头组件(3)位置;
S3. 水龙头组件(3)对自动送茶设备(2)的定制茶杯(5)进行倒茶;
S4. 自动送茶设备(2)进行送茶;
S5. 用户取走定制茶杯(5),当用户将定制茶杯(5)放回时,执行步骤S6;
S6. 自动送茶设备(2)返回水龙头组件(3),重复步骤S3;当用户再次点击控制按钮(4)时,进行步骤S7;
S7. 停止配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01. 启动光流传感定位器(13)对自动送茶设备(2)和水龙头组件(3)进行定位,并自动规划路径;
S202. 通过视觉导航仪(12)和6轴陀螺仪(17)导航到达水龙头组件(3)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慧式自动送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
S301. 水龙头组件(3)开启,第三控制器控制蠕动泵开启,并控制流量计进行计量;
S302. 流量计将检测的流量信息发送至第三控制器;
S303. 当流量信息达到所设阈值时,第三控制器控制蠕动泵停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慧式有限公司,未经智慧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618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