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T可视化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7018.X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8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杨理;刘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波影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A61B6/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2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t 可视化 定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T可视化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定位系统包括实时拍摄装置;定位识别系统:主要由控制装置、输入装置、接收装置、显示装置、通信装置构成;标定单元:用于标定实时拍摄装置拍摄视野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定位方法包括:标定拍摄视野的起始位置D1和结束位置D2;实时获取待扫描物体的影像并显示;控制扫描床运动并同时观测实时影像,找到感兴趣区域;在影像上标注扫描起始位置和扫描结束位置;定位识别系统计算出扫描时扫描床的运动开始位置和运动结束位置,并将其发送给扫描床的运动控制系统,实现扫描床的定位。本发明实现了自动定位,在摆位过程中不发生医患接触,避免了医患交叉感染的发生,减少了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T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CT系统的可视化定位系统,以及采用该系统实现可视化定位的方法。
背景技术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使用X射线对人体的指定部位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探接收穿过人体后的X射线信号,由于人体不同的组织结构对X射线的衰减系数不一样,因此X射线在穿过不同的组织后由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也是不同的,探测器系统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之后,再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了所扫描部位的断层图像。
现有技术中,CT系统的扫描过程是:CT系统安装分布在一个扫描室和一个操作室,其中扫描室是放置包括X射线源的CT旋转机架以及扫描床的房间,操作室是医生操作机器、接收断层图像的房间。病人躺到扫描室的扫描床上,医生进入扫描室进行摆位,摆位的含义是医生根据患者所需扫描部位,通过调整扫描床与CT旋转机架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式,使所需扫描部位在CT系统可扫描范围以内的操作。医生离开扫描室后进入操作室操作系统扫描定位像,获取定位像之后,医生根据扫描部位设置扫描参数和病人的扫描起始位置和扫描结束位置,控制扫描床移动,扫描床到达病人的扫描起始位置时系统开始扫描,扫描床到达扫描结束位置时系统结束扫描。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确保病人扫描部位在扫描范围以内,需要医生与患者进行接触完成摆位操作,这就导致存在医患交叉感染风险,同时摆位后的传统定位像采集也会使患者受到更多剂量的辐射。
因此,如何在CT诊断过程中避免医护人员因为摆位而和患者接触造成交叉感染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应当尽可能降低在CT诊断过程中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CT可视化定位系统,辅助CT系统实现摆位,使得医生在CT摆位时不需要接触患者,避免交叉感染。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CT摆位的定位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CT可视化定位系统,用于CT系统中的待扫描物体定位,所述CT系统包括扫描床,所述扫描床具有运动控制装置,所述定位系统包括:
实时拍摄装置:用于对待扫描物体拍摄动态或静态影像,并发送影像;
定位识别系统:主要由控制装置、输入装置、接收实时拍摄装置发出的影像的接收装置、显示影像的显示装置、与扫描床的运动控制装置连接的通信装置构成,所述输入装置、接收装置分别连接在控制装置的输入端口上,所述通信装置、显示装置分别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口上;
标定单元:用于标定实时拍摄装置拍摄视野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实时拍摄装置为至少一个摄像头,所述实时拍摄装置的安装位置使其可以观测到待扫描物体的至少一部分。
上文中,待扫描物体通常是指需要接受检查的患者。由于采用实时拍摄装置,因此在摆位过程中患者不会受到X射线辐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标定单元至少包括一个可移动的标定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识别系统根据所述标定单元对拍摄视野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进行标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波影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波影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70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