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顶管与洞井间接缝止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7348.9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2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贾尚华;陶利;陈辉;蒋海里;韩建勇;陈冠良;黄超;何拥军;朱卫杰;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E21D11/08;E21D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罗洋 |
地址: | 2004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接 止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管与洞井间接缝止水装置,属于顶管施工领域。所述顶管与洞井间接缝止水装置包括止水部件,所述止水部件包括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所述止水部件的第一密封面被密封地压设于所述顶管的表面,所述第二密封面被密封地压设于所述第一井壁的壁面,将顶管与第一井壁的壁面之间的接缝与外部隔离。本发明的顶管与洞井间接缝止水装置,通过利用支撑部件推动止水部件的橡胶衬垫与部分顶管管节及洞井井壁紧密贴合,使得顶管与洞井间接缝处形成闭合的密封区域,实现了对接缝处进行止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顶管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管施工洞井止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城市建设也越来越依赖于地下空间的开发。顶管技术的应用为城市管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大型顶管技术的发展,顶管技术已经成为城市人行通道等设施的重要施工方式。然而顶管为地下工程,上海等南方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土层质地较软,顶管渗漏时刻威胁着顶管的施工安全。在顶管施工的过程中,顶管接收端接缝渗漏事故较为常见,一旦发生渗漏,很大几率需要回填掉洞井,甚至需要将整条顶管进行回灌,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顶管施工过程中顶管与洞井井壁洞口间接缝易发生渗漏水的缺陷,提供一种顶管与洞井间接缝止水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顶管与洞井间接缝止水装置,所述顶管穿设于所述洞井的第一井壁,并与所述第一井壁的壁面之间形成所述接缝;其特点在于,所述顶管与洞井间接缝止水装置包括止水部件,所述止水部件包括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所述止水部件的所述第一密封面被密封地压设于所述顶管的表面,所述第二密封面被密封地压设于所述第一井壁的壁面,所述止水部件将所述接缝与外部隔离。本方案中,止水部件将接缝与外部隔离,第一密封面压设于顶管表面,第二密封面压设于第一井壁的壁面,阻止了接缝及接缝周围的第一井壁的壁面处漏渗水的发生。止水部件同第一井壁和顶管的密封均为面密封,具有更佳的密封效果。止水部件将接缝与外部隔离,从而阻止接缝处漏渗水的发生。
较佳地,所述止水部件由至少两个止水单元围合构成,所述止水单元在对接处互相压接。
通过将多个止水单元连续设置在顶管的周向,相邻的止水单元之间互相压接,形成完整的止水部件。
较佳地,所述止水单元包括:
第一密封体,所述止水单元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体与所述顶管密封;各所述第一密封体围合后产生所述第一密封面;和,
第二密封体,所述止水单元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体与所述第一井壁的壁面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体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体的端部;各所述第二密封体围合后产生所述第二密封面。
通过各第一密封体围合而成的第一密封面被压紧于顶管表面,各第二密封体围合而成的第二密封面密封第一井壁的壁面。第一密封体与第二密封体的材质为橡胶。当第一密封体被压紧于顶管表面,第二密封体被压紧于第一井壁的壁面时,由于橡胶材质具有一定弹性,密封体被压紧与密封表面时,橡胶可以填充满顶管表面与第一井壁的壁面不平整的区域,使得各密封面实际接触面积更大,贴合更紧密,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较佳地,所述止水单元还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固接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端部,所述第一密封体被夹设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顶管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体被夹设于所述第二保护层和所述第一井壁的壁面之间。
载荷通过第一保护层以及第二保护层传递给其对应的第一密封体和第二密封体,在传递过程中,点载荷经过第一保护层及第二保护层转换为面载荷传递至第一密封体及第二密封体,避免应力集中的现象出现,载荷传递更加均匀。从而,第一密封体与顶管、第二密封体与第一井壁壁面之间的作用力更加均匀,互相贴合更加紧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73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岩石耐磨性实验仪
- 下一篇:一种碳纤维管的强度耐久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