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钯催化的3-芳基7-氮杂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7509.4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1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焦林郁;于华;张泽;田斌;孙鸣;徐龙;洪乾;马晓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B01J3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咏华 |
地址: | 710127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芳基 吲哚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 ||
一种钯催化的3‑芳基7‑氮杂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将7‑氮杂吲哚类化合物和芳基硼酸类化合物加入反应管,再加入过渡金属钯催化剂、氧化剂、碱与溶剂,然后于40~100℃下反应2~24h,得到3‑芳基7‑氮杂吲哚化合物。本发明中,反应体系无需外加含N和含P配体;本发明中,7‑氮杂吲哚类化合物中N1位的保护基团并不重要,其存在与否对芳基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都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反应都会选择性地发生在7‑氮杂吲哚类化合物的C3位;本发明使用芳基硼酸类化合物作为芳基化试剂,毒性明显降低,且反应过程中不会产生高污染性的卤化物;本发明的整个反应过程简单、高效、低毒且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钯催化的3-芳基7-氮杂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7-氮杂吲哚(1H-吡咯并[2,3-b]吡啶)是一类重要的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核心骨架中。作为其衍生物,3-芳基-7-氮杂吲哚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L.H.Franco,et.al.J.Nat.Prod.1998,61,1130;N.B.Perry,et.al.Tetrahedron 1994,50,3987;G.Trimurtulu,et.al.Tetrahedron 1994,50,3993)。例如,化合物Variolin B,又被称为Meriolin 1,对激酶和人体癌细胞株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性能,对结肠癌HCT116和卵巢癌A2780的IC50值(即降低细胞增殖50%所需浓度)分别低至0.18mM和0.14mM(A.Echalier,et.al.J.Med.Chem.2008,51,737)。因此,该类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述文献,3-芳基-7-氮杂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通常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在特定催化条件下通过分子内(S.Llona-Minguez,et.al.Chem.Eur.J.2015,21,7394)或者分子间(T.Bzeih,et.al.Chem.Commun.2016,52,13027)的成环反应来构筑,第二种是在过渡金属催化条件下以7-氮杂吲哚为底物的C-C偶联反应。
对于第二种方法,研究者前期主要使用溴代芳烃(Patent,Repub.Korean KongkaeTaeho Kongbo,KR 2015017260,16Feb 2015)或者芳基肼类化合物(Y.Chen,et.al.Adv.Synth.Catal.2013,355,711)作为芳基化试剂,在过渡金属催化作用下,在1,10-邻菲咯啉(1,10-phen)、2,2’-联吡啶(2,2’-bipy)或者三苯基膦(PPh3)等N、P配体的辅助作用下实现底物分子3-位的芳基化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在目标化合物的制备过程中,也可以首先将7-氮杂吲哚和碘化试剂N-碘代丁二酰亚胺(NIS)在强碱作用下,发生3-位碘代反应,然后再与芳基硼酸类化合物(G.Qian,et.al.Org.Lett.2014,16,5294)或者芳基碘化物(E.Merkul,et.al.Org.Biomol.Chem.2011,9,3139)进行交叉偶联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但是在该类反应中,通常需要在7-氮杂吲哚的1位引入保护基团。
综上所述,在以往的报道中,通常使用芳基肼类化合物、卤代(Br和I)芳烃等毒性较高的偶联试剂,会副产高污染性的卤化物,而且往往需要在反应体系中加入N、P等配体来促进反应的发生,有些反应条件较为苛刻,甚至需要在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因此,开发简单、高效、低毒的3-芳基-7-氮杂吲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钯催化的3-芳基7-氮杂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钯催化的3-芳基7-氮杂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将7-氮杂吲哚类化合物和芳基硼酸类化合物加入反应管,再加入过渡金属钯催化剂、氧化剂、碱与溶剂,然后于40~100℃下反应2~24h,得到3-芳基7-氮杂吲哚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75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