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PTC发热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电热膜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7765.3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7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新;俞大森;贺盼盼;刘秋红;谢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烯源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52 | 分类号: | C09D11/52;C09D11/03;C09D11/107;C09D11/102;C09D11/106;H05B3/34 |
代理公司: | 长沙科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3 | 代理人: | 王明 |
地址: | 410152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街道青***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ptc 发热 油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电热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PTC发热油墨,其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10%‑40%的骨架连接料、5%‑20%的有机相变材料、1%‑20%的石墨烯复合导电填料、1%‑10%的助剂和余量溶剂;所述骨架连接料采用丙烯酸树脂、酚醛改性萜烯树脂、聚氨酯、聚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所述有机相变材料采用一定熔点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相变蜡、月桂酸、硬脂酸、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导电填料采用石墨烯、石墨粉、导电碳粉、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采用钛酸钡、氧化铅等金属氧化物的PTC功能材料的转化温度较高容易导致异常升温造成的安全隐患,实现了每个电路最小单元智能精准控温,大大提高地暖电热膜使用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PTC发热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电热膜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电热膜是一种由导电发热油墨印刷在PET或PI等电气绝缘薄膜材料上经过烘干固化等工艺再封的柔性发热薄膜,该薄膜可用作于地暖等加热装置。电热膜用于地暖中,属于低温辐射电热膜,根据JG/T286-2010《低温辐射电热膜》标准,电热膜正常工作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80℃。电热膜作为地暖使用时,需要与挤塑板等保温材料配合使用以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另外再与温控系统进行连接,温控系统对地暖的整体温度进行控制,其中温控器由温控探头对电热膜进行温度点测量,以防止过热现象。实际使用过程中,温控探头数量有限,存在局部积热的部位没有温控探头,比如针织物覆盖地板热量不能有效的散发,积热温度可达到一百多度,甚至更高,对铺装的基材挤塑板和木地板,具有较大的损害,长期过热容易导致挤塑板下陷,而且温度过高对铺装木地板的情况有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电热膜的温度限制,很有必要由点拓展到面,全面对电热膜的温度进行限制,防止过热。
组成电热膜的核心部分是发热油墨部分,因此使发热油墨具有PTC效应,可以在过热的情况电阻迅速增大,功率迅速降低,防止过热。PTC材料在电子器件等领域已有应用,但是多采用粉末混合和熔融共混等方法制作的,而且居里温度点都相对较高,且循环使用寿命低,并不能满足电地暖膜的智能控温和长寿命的要求,且要具有印刷油墨的特性。
此外,传统的PTC功能材料一般采用钛酸钡、氧化铅等金属氧化物,这种PTC功能材料转化温度高,容易导致发热膜异常升温,而例如地暖膜通常是低温发热膜,转化温度高导致的异常升温具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PTC发热油墨,应用于电热膜后,解决了电热膜的异常升温问题,提高了电热膜的安全系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新型PTC发热油墨,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10%-40%的骨架连接料、5%-20%的有机相变材料、1%-20%的石墨烯复合导电填料、1%-10%的助剂和余量溶剂。
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PTC发热油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骨架连接料采用丙烯酸树脂、酚醛改性萜烯树脂、聚氨酯、聚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PTC发热油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相变材料采用熔点为40-80℃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相变蜡、月桂酸、硬脂酸、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PTC发热油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填料采用石墨烯和石墨粉、导电碳粉、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PTC发热油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
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PTC发热油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溶剂采用酮类、醚类、酯类、醇类、碳氢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的所述新型PTC发热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烯源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烯源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77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