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及装置、显示模组、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8500.5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97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培祺;任娜娜;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B05D1/00;B05D3/04;B05C13/02;B05C9/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之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6 | 代理人: | 吕战竹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显示 模组 贴合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1.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面板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面板的投影的边界内;所述贴合方法包括:
定位步骤:将所述第二面板贴合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的第一表面上,使二者的表面直接接触且进行对位;
涂胶步骤: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和所述第一面板的第一表面上涂覆粘接胶,并使其固化,从而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和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密封框胶,以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通过所述密封框胶粘接固定;其中,所述密封框胶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围成的间隙处于负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步骤包括:
环绕部形成步骤: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并使其固化,从而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和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环绕部,以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通过所述密封框胶粘接固定;其中,所述环绕部上形成有抽气口,以使所述环绕部的内部与外部通过所述抽气口连通;
抽真空步骤:通过所述抽气口对所述环绕部的内部抽真空;
封堵步骤:在所述抽气口处涂覆封堵胶,并固化所述封堵胶,形成封堵部,从而使所述环绕部、所述封堵部、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一面板围成的内部间隙处于负压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部形成步骤具体包括:
将抽气嘴放置于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
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并使其固化,从而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和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环绕部,以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通过所述环绕部粘接固定,且在所述抽气嘴处形成所述抽气口;
所述抽真空步骤与所述封堵步骤之间还包括:
取出所述抽气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胶的粘度为30000~100000mPa·s;所述粘接胶的硬度为20~50A;
所述密封框胶的剪切力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密封框胶的总重量的四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框胶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面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且不超过所述第二面板的厚度;
所述密封框胶的宽度为5~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内部的压强为0.1~3000Pa为止。
7.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所述贴合装置包括:
支撑台,用于放置显示模组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以将所述第二面板贴合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的第一表面上,且进行对位;
涂胶机构,所述涂胶机构具有沿所述支撑台的周向运动的轨迹,以用于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从而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和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密封框胶;
固化机构,用于固化所述粘接胶,以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通过所述密封框胶粘接固定;
其中,所述涂胶机构和所述固化机构均连接于所述支撑台。
8.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形成的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直接接触贴合,且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面板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面板的投影的边界内;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密封框胶,所述密封框胶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以及所述第一面板的第一表面环绕设置,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通过所述密封框胶粘接固定,且所述密封框胶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围成的间隙处于负压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框胶包括环绕部和封堵部,所述环绕部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环绕设置,并具有抽气口,以用于通过所述抽气口对所述间隙抽真空;所述封堵部封堵所述抽气口。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为交互式显示屏、交互智能平板或平板电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850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