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H3,筛选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60774.8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0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潘兰佳;汪印;李杰;林清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C12N1/36;C12P7/625;C12R1/3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秦华 |
地址: | 36102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碱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sp h3 筛选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H3,筛选方法及用途。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H3于2020年04月23日保藏,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713。该菌可以利用餐厨废油脂为底物高效合成PHA。批次实验PHA合成效率可达65%,PHA产量为2.6g/L。发酵培养,补料实验PHA的合成效率可达53%,产量可达8.6g/L。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菌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H3,筛选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微生物细胞内的碳源在氮、磷或硫被限制的条件下的代谢转化而产生的,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高分子生物聚酯,其在降解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有毒化合物。PHA与传统的化工合成的塑料具有相似的材料学性质,更具有材料多变性、非线性光学性能、压电性能、气体阻隔性能、热塑性、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被视为石油工业塑料的理想替代品。然而较高的生产成本,限制了PHA的产业化生产和大规模应用。大量研究发现自然界存在丰富的微生物种类,可以通过发酵合成PHA。但是在目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底物消耗占比较大,选择价格低廉的底物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PHA的生产成本。餐厨废油脂一般是指地沟油、潲水油、煎炸废油、动物废弃油脂等,其低市场价值,高含碳量等优点,可作为微生物培养的有效碳源。以餐厨废油脂作为PHA的合成底物,可以至少降低50%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从餐厨废油脂污染介质中筛选具有利用餐厨废油脂合成PHA能力的微生物,可以实现餐厨废油脂的高附加值利用,同时大幅度降解PHA的生产成本。
经检索,现有技术已有关于微生物合成PHA的方案公开。中国专利申请CN110438030A公开了一种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WP07、制备方法及用途。该发明通过微生物法可以将泔水油转化为具有环境亲和性的可生物降解塑料PHA,可实现泔水油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同时降低PHA的制备成本。然而该发明的菌株筛选于油污染土壤,虽然可以利用泔水油制备PHA,但是PHA产量太低。中国专利申请CN 102206596A公开了一株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菌及其发酵培养方法。该菌株能以葡萄糖为单一碳源合成短链与中长链共聚的PHA,该PHA由多种短链单体与中长链单体组成,具有更加优良的机械和加工性能。但是并未提及利用餐厨废油脂作为碳源合成PHA,也未提及PHA的合成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餐厨废油脂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H3。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H3,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H3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71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述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H3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富集驯化:将被油污染的样品加入到含有餐厨废油脂的无机盐培养基1中,优选的,餐厨废油脂的含量为50g/L;置于恒温箱中培养,优选的,30℃恒温箱中培养5-10天;取5-20mL的培养液转接入新鲜的含有餐厨废油脂的无机盐培养基1中,置于恒温箱中培养,继续之前的操作,继续转接培养,每次转接使用的新鲜的含有餐厨废油脂的无机盐培养基1中的餐厨油量都高于前一培养基,直到餐厨废油脂含量达到100g/L;
分离纯化:利用生理盐水将上述所得的培养液稀释104-6倍后,涂布于含油的筛选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优选的,25-30℃,150-200rpm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72h;利用365nm紫外灯在黑暗处观察平板,挑选出发荧光的菌株,并将其划线于LB培养基上,长出的菌即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H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07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