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动汽车低温充电的测试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3837.5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6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雪;李川;李津;王朝晖;李杨;王娇娇;赵凌霄;未倩倩;李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杨娥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汽车 低温 充电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低温充电的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测试样车是否启动交流充电的交流充电子系统,对样车进行充电测试的直流充电子系统,直流充电子系统包括直流充电设备、测试样车、恒温仓、用于能量计量检定装置、工控机、信息采集装置;以及基于充电测试系统进行测试的方法。本发明创造所述的充电测试系统及方法为电动汽车低温充电性能分析提供了测试平台和测试方法;该方法可以验证电动汽车低温充电性能的好坏,还可以根据该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和参数曲线分析低温充电控制策略,可为提高电动汽车低温充电性能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撑和研发验证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低温充电的测试系统集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快速,截至2019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37%,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45万辆,增长72.85%。但在取得如此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充电问题成为了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电动汽车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冬季时间长且高寒,而新能源汽车在低温环境下存在续驶里程大幅缩短、充电时间加长、动力性下降等问题,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严重引发用户抱怨,导致其在高寒地区的推广应用较少。因此,电动汽车低温充电测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低温充电测试方法较为成熟,例如,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的老化规律测试、电池组低温环境下充电控制设计与验证等,但其测试对象均为动力蓄电池,及零部件级测试。电动汽车整车级目前测试方法为,在实际极寒地区进行充电测试,此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例如,环境温度波动较大,缺少数据采集装置,无法实时监控测试系统数据,无法对低温充电进行分析等。或在恒温仓模拟低温环境,但仍缺少信息采集及监控系统等。
针对电动汽车整车级低温充电测试,设计了低温充电测试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具备整车恒温仓、连接方式B、能量计量检定装置、CAN信息采集装置、充电设备、工控机,该测试方法可采集充电设备与电动汽车的电能信号、GBT 27930 CAN报文,分析报文数据,得到电动汽车低温充电控制策略曲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用于电动汽车低温充电的测试系统集方法,以解决环境温度波动较大,缺少数据采集装置,无法实时监控测试系统数据,无法对低温充电进行分析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低温充电的测试系统,包括用于测试样车是否启动交流充电的交流充电子系统,以及用于对样车进行充电测试的直流充电子系统,直流充电子系统包括直流充电设备、与直流充电设备连接的测试样车、模拟测试样车环境温度的恒温仓、用于采集直流充电设备与测试样车充电过程中物理量的能量计量检定装置、用于控制能量计量检定装置的工控机、以及用于传输能量计量检定装置采集的信息的信息采集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能量计量检定装置上设有第一充电口、第二充电口,所述直流充电设备上设有直流充电插头,所述直流充电插头与第一充电口连接,所述第二充电口连接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充电插头、第二充电插头,所述第一充电插头与第二充电口连接,所述恒温仓中放置有测试样车第二充电插头相对应的测试车辆插座,所述第二充电插头与测试车辆插座连接;
所述能量计量装置上还设有能量计量检定装置通讯接口,所述信息采集装置一端与能量计量装置通讯接口连接,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另一端与工控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38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