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樱莓果汁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4675.7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8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君;谭永兰;渠志灿;梁锐;董晨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纳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04 | 分类号: | A23L2/04;A23L2/84;A23L2/52;A23L33/105;A23L33/15;A23L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耿锟锟 |
地址: | 030032 山西省太原市综改示范区太原唐槐园***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樱莓 果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樱莓果汁的制备方法,先取野樱莓果实,洗净后打浆,向浆液中加入果胶酶,进行酶解,酶解液过滤,得到滤液Ⅰ和滤渣,然后将滤渣加至去离子水中,混合液用高压脉冲电场法处理,得到浸提液,最后将浸提液过滤,滤液Ⅱ与滤液Ⅰ混合,加入稳定剂,即可得到野樱莓果汁。采用本发明的工艺,野樱莓果实的出汁率可达85%以上,显著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了野樱莓果汁的生产成本,制得的果汁保持了野樱莓的营养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樱莓果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野樱莓(Aronia melanocarpa Elliot),蔷薇科腺肋花楸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原产于北美东北部,多分布在波罗的海沿岸至太平洋沿岸。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并定植于辽宁省西北部半干旱地区,发展至今已拥有较丰富的种植资源。果实属浆果,果皮紫黑色且果肉呈暗红色,富含黄酮、花青素和多酚等物质。野樱莓果实味道酸涩,口感不佳,但众多研究证实其果汁具有的抗氧化活性在常见水果中是最高的,此外具有抗肿瘤、抗炎、防止尿路感染、降血糖、护肝、治疗肥胖症等功效。
果实有很强的保健功效,但由于其本身口感不佳,大众难以接受,因此果实的深加工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外已有大量野樱莓产品上市,比如果汁、果粉、果酒、果酱等,同时还制成天然食品色素加入到保健产品中,深受大众喜爱。但是目前在国内还很少有野樱莓的深加工产品,因此制备相关产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鉴于野樱莓果实属浆果,将其制成果汁是最为简单的产品,果汁加工过程中其果汁出汁率尤为重要,目前采用的方法野樱莓果汁出汁率基本为70%,但营养物质损失较多,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樱莓果汁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野樱莓果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野樱莓果实,洗净后打浆;
步骤2,向步骤1的浆液中加入0.1-0.3wt.%果胶酶,进行酶解,酶解条件为100-150rpm、40-45℃、1-3h,灭酶,得到酶解液;
步骤3,将酶解液过滤,得到滤液Ⅰ和滤渣;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滤渣加至去离子水中,滤渣和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1g:5-30mL,混合液用高压脉冲电场法处理,高压脉冲电场法的处理条件为功率400~600W、电场强度20~30KV/cm、脉宽4~8μs、频率60~80Hz,处理时间为1~2h,得到浸提液;
步骤5,将步骤4的浸提液过滤,滤液Ⅱ与滤液Ⅰ混合,加入稳定剂,即可得到野樱莓果汁。
进一步地,步骤2中还需向浆液中加入0.1-0.3wt.%柠檬酸和0.03-0.06wt.%维生素C。
进一步地,步骤2中酶解条件为120rpm、40℃、2h。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剂选自黄原胶、果胶或羧甲基纤维素钠。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剂的用量为混合液的0.04-0.08wt.%。
本发明采用酶解结合浸提的方法,优化了野樱莓汁的制备工艺。先采用果胶酶进行酶解,可有效降解果肉,提高果实的出汁率;然后用水浸提,对酶解后的残渣进行二次利用,配合高压脉冲电场法,有效促进了残渣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溶解和析出,而且不会破坏野樱莓的营养物质,大大提高了野樱莓果实的利用率。
采用本发明的工艺,野樱莓果实的出汁率可达85%以上,显著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了野樱莓果汁的生产成本,制得的果汁保持了野樱莓的营养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纳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纳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46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