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仿生设计的汽车防撞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4784.9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7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兴;曾庆国;龚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市车船装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仿生 设计 汽车 防撞梁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仿生设计的汽车防撞梁结构,具体涉及汽车防撞梁领域,包括横梁主体,所述横梁主体的形状呈弧形并且横梁主体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胞状槽,所述横梁主体的一侧沿横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吸能盒,所述横梁主体介于两个吸能盒之间固定安装有加强组件;所述吸能盒包括插接在横梁主体沿横向的两端的螺杆,且螺杆靠近加强组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吸能套座,且螺杆的外表面靠近吸能套座的一端套接有加强件,所述螺杆的一端端部固定设有螺母。本发明实现防撞梁自身既具有高强度结构、又具有迅速传递分解碰撞吸能的效果,且安装工艺简化,减少了零件之间的连接和空间的布置,降低了装配复杂性,实现防撞梁的轻量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汽车防撞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仿生设计的汽车防撞梁结构。
背景技术
安全、节能、环保是汽车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汽车安全是三大主题的重中之重,据每年的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人们的正常日常生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汽车的运行安全性正日益受到关注。
碰撞事故发生时,车内乘员安全性主要由车体结构保护。在正面低速碰撞中,主要靠保险杠对车体起保护问题。汽车防撞梁是车身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件,是汽车发生碰撞时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其主要由横梁、吸能盒和安装板组成,当发生碰撞时,防撞梁横梁首先承受撞击力而发生弯曲变形,然后吸能盒产生轴向压溃变形,吸收部分碰撞能量,剩余的碰撞能量则通过安装板传递到后面的纵梁和乘员舱。在低速碰撞时,防撞梁的主要作用为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于车身纵梁的损害,降低维修成本;而在高速碰撞时,防撞梁起到第一次吸能和均衡传递力的作用,防止车身左右两侧受力不均等。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汽车的防撞梁总成重量、体积都比较大,不利于车辆的空间布置和轻量化设计,若减薄零件方式则会导致防撞梁的强度降低,不利于车辆的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仿生设计的汽车防撞梁结构,通过设置的吸能套座和吸能基座相互嵌装,实现防撞梁自身既具有高强度结构、又具有迅速传递分解碰撞吸能的效果,且安装工艺简化,减少了零件之间的连接和空间的布置,降低了装配复杂性,实现防撞梁的轻量化设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的防撞梁总成重量、体积都比较大,不利于车辆的空间布置和轻量化设计,若减薄零件方式则会导致防撞梁的强度降低,不利于车辆的安全性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仿生设计的汽车防撞梁结构,包括横梁主体,所述横梁主体的形状呈弧形并且横梁主体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胞状槽,所述横梁主体的一侧沿横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吸能盒,所述横梁主体介于两个吸能盒之间固定安装有加强组件;
所述吸能盒包括插接在横梁主体沿横向的两端的螺杆,且螺杆靠近加强组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吸能套座,且螺杆的外表面靠近吸能套座的一端套接有加强件,所述螺杆的一端端部固定设有螺母,所述吸能套座的内部沿垂直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胞状槽,且吸能套座的内部分别靠近两个第三胞状槽的位置上固定设有插杆,所述吸能套座的外表面套接有吸能基座,且吸能基座包括与汽车主体安装的安装板,且安装板靠近吸能套座的一端固定设有套筒,且套筒的内部沿垂直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胞状槽,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与插杆相插接的定位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与吸能套座的内侧壁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吸能槽和第二吸能槽。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的结构呈V型,且加强件的外表面开设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主体的外表面靠近螺母处固定安装有与吸能套座相固定的紧固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主体靠近两个吸能套座之间的外侧壁沿横向设置有弧形槽,且横梁主体的中心处沿横向设置有折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主体靠近折线槽处开设有多个插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市车船装饰件有限公司,未经丹阳市车船装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47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