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小板胶上清、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1614.3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3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安;王淑君;栾建凤;沈艳飞;赵广超;杜颖;章美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5/16 | 分类号: | A61K35/16;A61P17/14;A61M1/02;A61K31/19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冒艳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小板 胶上清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血小板胶上清,其特征在于:成分包括富血小板血浆和葡萄糖酸钙。
2.一种血小板胶上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全血采集于血袋中,三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加入葡萄糖酸钙后形成血小板胶,再次离心后获取血小板胶上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小板胶上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的方法如下:
S1:采集全血至四联采血袋的主袋(4)中,所述四联采血袋包括顺序连接的主袋(4)、第一转移袋(1)、第二转移袋(2)、第三转移袋(3),各袋之间通过设有夹紧装置的管道连通,第三转移袋(3)内含红细胞保存液;
S2:将四联采血袋置于离心机中对全血进行第一次离心,分离出上层血浆至第一转移袋(1)中,同时,将第三转移袋(3)内的红细胞保存液转移至主袋(4)中并热合切断分离主袋(4),使主袋(4)处于单袋状态;
S3:将第一转移袋(1)及其余转移袋进行同时第二次离心,将上层血浆分离至第二转移袋(2)中,红细胞沉积在第一转移袋(1)中,热合切断分离第一转移袋(1);
S4:将第二转移袋(2)和第三转移袋(3)同时进行第三次离心,血小板沉积于第二转移袋(2)中,分离上层贫血小板血浆至第三转移袋(3)中,同时分离切断第三转移袋(3);
S5:第三转移袋(3)与主袋(4)通过无菌接驳设备连接,将贫血小板血浆转移至主袋(4)中,与红细胞混合,热合切断分离主袋(4);
S6:混匀第二转移袋(2)内预留的贫血小板血浆与血小板沉淀;
S7:将第二转移袋(2)与多联血袋通过无菌接驳设备连接,进行分装,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小板胶上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血袋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分装袋(6)、多个结构相同的中间分装袋(7)和第二分装袋(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小板胶上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装袋(6)包括第一袋体(61),第一袋体(61)顶部一侧设置第一封闭采血管(65),另一侧设置带有胶塞的第一加药管(66),两者之间设置混合管(5),混合管(5)分别与设有第一夹紧组件(64)的第一连接管道(9)的一端和第一进血管道(62)的开口端连通,结合处外部设置第一密封固定装置(63),第一进血管道(62)另一端封闭;
所述中间分装袋(7)包括第二袋体(71),第二袋体(71)顶部一侧设置第二封闭采血管(75),另一侧设置带有胶塞的第二加药管(76),两者之间设置混合管(5),混合管(5)分别与第一连接管道(9)的另一端和设有第二夹紧组件(74)的第二连接管道(10)的一端连通,结合处外部设置第二密封固定装置(73);
所述第二分装袋(8)包括第三袋体(81),第三袋体(81)顶部一侧设置第三封闭采血管(85),另一侧设置带有胶塞的第三加药管(86),两者之间连通第二连接管道(10)的另一端。
6.一种血小板胶上清在制备治疗斑秃药物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16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净化空气用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生物基环保纤维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