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局部道路自动可变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模型及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2754.2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56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庄伟超;刘昊吉;李荣粲;殷国栋;刘畅;刘帅鹏;秦硕阳;徐可人;鲁一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徐尔东 |
地址: | 21009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局部 道路 自动 可变 智能 汽车 测试 模型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局部道路自动可变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模型及操作方法,测试模型包括测试模型平台,在测试模型平台上安设固定通行部分,测试模型还包括局部道路可变部分,固定通行部分包括直道部分,其与局部道路可变部分相配合;局部道路可变部分包括加速部分、联动组和牵引转动部分,加速部分安装在测试模型平台表面,且其在测试模型平台表面可移动,加速部分同时与直道部分平行且紧密贴合连接;加速部分与联动组的一端可旋转连接,联动组的另一端与牵引转动部分的一端可旋转连接;牵引转动部分的另一端与测试模型平台可旋转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动态演示及局部自动可变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局部道路自动可变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模型及操作方法,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被视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但受制于当前技术水平有限,基于真实智能网联车辆的实际交通场景测试耗费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工作条件复杂且危险,通过将真实交通场景和只能网联车辆进行成比例缩小,形成测试小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模型,可以有效进行大规模智能网联汽车的通行策略验证,且开发成本低、周期短、灵活性高,具有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价值。
现有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模型可以利用远程控制技术实现测试小车的动态展示与仿真,但是该种模型一旦搭建完成就固定了,道路场景不具有可变性,如果想要改变需要重新设计并人为拆装道路,不具有自动改变局部道路的能力,无法方便而灵活地验证局部道路条件改变对仿真结果产生的影响;因此,就需要一种能够远程控制、动态演示、局部自动可变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局部道路自动可变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模型及操作方法,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动态演示及局部自动可变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模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局部道路自动可变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模型,包括测试模型平台,在测试模型平台上安设固定通行部分,测试模型还包括局部道路可变部分,固定通行部分包括直道部分,其与局部道路可变部分相配合;
局部道路可变部分包括加速部分、联动组和牵引转动部分,加速部分安装在测试模型平台表面,且其在测试模型平台表面可移动,加速部分同时与直道部分平行且紧密贴合连接;
加速部分与联动组的一端可旋转连接,联动组的另一端与牵引转动部分的一端可旋转连接;牵引转动部分的另一端与测试模型平台可旋转连接;
还包括控制部分、动力部分以及角度感应部分,控制部分同时与动力部分、角度感应部分连通,动力部分通过第一旋转装置与牵引转动部分衔接,角度感应部分通过第二旋转装置同样与牵引转动部分衔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联动组包括至少一个联动部分,至少一个联动部分顺次形成可旋转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联动组仅包括一个联动部分;
加速部分的底部与测试模型平台表面形成移动副;
加速部分的顶端与联动部分的一端形成第一转动副,联动部分的另一端与牵引转动部分的一端形成第二转动副,牵引转动部分的另一端垂直固设固联轴,在测试模型平台上开设圆孔,固联轴通过第三轴承垂直嵌设在圆孔内,且牵引转动部分的另一端可沿着圆孔做轴向转动;
在牵引转动部分的固联轴上套设固联轴齿轮,
动力部分包括电机,其嵌设在测试模型平台内,且电机的电机轴与测试模型平台表面垂直,第一旋转装置包括电机轴齿轮,其套设在电机的电机轴上,电机轴齿轮与固联轴齿轮啮合;
角度感应部分包括角度传感器,其嵌设在测试模型平台内,且角度传感器的传感器轴与测试模型平台表面垂直,第二旋转装置包括传感器轴齿轮,其套设在传感器轴上,传感器轴齿轮与固联轴齿轮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27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