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500MPa热冲压零件冷切边冲孔刀具用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8704.5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7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彦骏;罗爱辉;许冰;徐伟力;王晨磊;洪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24 | 分类号: | C22C38/24;C22C38/22;C22C38/02;C22C38/04;C21D8/00;C21D1/26;C21D1/18;C21D6/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500 mpa 冲压 零件 切边 冲孔 刀具 模具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500MPa热冲压零件冷切边冲孔刀具用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模具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65‑0.75%,Si:0.40‑0.60%,Mn:0.20‑0.40%,Cr:4.50‑5.80%,Mo:1.70‑1.90%,V:0.55‑0.65%,P≤0.015%,S≤0.01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所述模具钢经感应熔炼→电渣重溶→锻造→退火→淬回火热处理后,具有具备优良的抗崩刃抗开裂的性能,高硬度高耐磨保证了材料在冲裁过程中不容易发生磨损而拉毛;合理热处理工艺后具备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不会因为热处理导致工具发生尺寸超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冲裁材料制造工艺领域,特别涉及1500MPa热冲压零件冷切边冲孔刀具用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高强度板的强度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能够批量生产抗拉强度为1500MPa的汽车板,而这也对加工超高强度汽车板的模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降低超高强度钢板加工时的成形难度,通过组织转变获得超高强度的零件,更好的控制零件回弹,通常采用热冲压工艺对钢板进行加工。冲压成型之后,往往会存在飞边,并且局部需要进行冲孔,因此需要再对热冲压零部件进行切边与冲孔。
工业实际生产中,为了减少零部件在高温的保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与成本,通常会在钢板热冲压结束之后,冷却至冷态进行切边以及冲孔等冲裁工序;并且冷冲裁也可以避免零部件在高温下发生表面氧化,影响表面质量。冷态加工对模具的硬度、耐磨性以及尺寸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冷冲裁常见的失效形式是磨损以及塑性变形。冷态工作时高应力、强摩擦是导致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冷作模具钢是Cr12MoV,具有高的硬度以及耐磨性能,但是该材料由于存在较多较大的共晶碳化物,韧性较差,长期服役容易出现崩刃、断裂和塌陷等现象,因此Cr12MoV不能满足超高强度钢板的生产要求。
中国专利号CN201610055146.5公开了一种高韧性耐磨冷作模具钢的化学成分,主要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C:0.70-0.90%,V:1.2-3.6%,Si:0-1.5%,Ti:0.05-0.2%,Mn:0.15-0.55%,Cr:0.5-2.0%,Mo:0.25-1.2%,Ni:0.05-0.2%,Ce:0.01-0.05%,Sr:0.01-0.03%,P≤0.03%,S≤0.025%。这种冷作钢的V含量较高,并且加入了稀土元素,这对于冶金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500MPa热冲压零件冷切边冲孔刀具用模具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具有高硬度、高耐磨以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以及抗崩刃性能,更好地适应冷冲裁工况;在回火硬度61-62HRC情况下,冲击韧性在60-80J。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1500MPa热冲压零件冷切边冲孔刀具用模具钢材料,其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65-0.75%,Si:0.40-0.60%,Mn:0.20-0.40%,Cr:4.50-5.80%,Mo:1.70-1.90%,V:0.55-0.65%,P≤0.015%,S≤0.01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且需要同时满足:Cr含量与C含量比例为6.7:1~7.3:1。
本发明所述模具钢的显微组织为粒状珠光体+球状碳化物,球状碳化物细小且弥散均匀分布且,所述模具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为3-4级。
本发明的成分设计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87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