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黑体校正提高机器人测温精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1173.5 | 申请日: | 202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5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石敏;兰依;耿昌易;黄政;杜珂;何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5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530031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黑体 校正 提高 机器人 测温 精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黑体校正提高机器人测温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黑体安装在机器人充电房中,充电房内部设置安装气温调节系统,并将黑体开机,将测温仪连接好电源线后开机,设置黑体的靶面温度T0;S2机器人开始巡检前,首先调用校正预置位,将红外热像仪对准黑体,并调节好焦距,测量黑体温度,并根据预先设置的黑体温度进行计算,得到校正温度;S3机器人进行日常巡检,根据校正温度修正每次的测量温度,并记录黑体设备的测量温度T。采用单黑体温度校正的方法,有效的提高的机器人系统测量温度的准确性,将机器人测量目标温度的精度由±2℃提升到±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对提高红外热像仪输出测温精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列入《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国家电网公司得到推广应用,已经在部分区域形成相对集中的用户群。目前大部分的厂家在使用巡检机器人在进行测温工作时,使用的都是320*240分辨率或640*480分辨率的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按照《DL/T 664-2016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为±2℃。
红外热图数据是分析设备工作状态的重要基础数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664-2016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中规定了部分设备判定工作温度状态的标准。
表I.1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
上表中,很多设备的故障温度变化就是2℃-3℃温度,采用一般测温标准的仪器时很难自动完成这样高精度测温分析的。
按照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664-2016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中规定的在线式红外热像仪对与缺陷温差只有2℃-3℃温度变化的设备基本无法完成自动温度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一种结合机器人巡检特点,采用黑体校正的方法,完成对变电设备高精度温度测量的方法,预计测温精度可以达到1℃。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采用黑体校正提高机器人测温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黑体安装在机器人充电房中,充电房内部设置安装气温调节系统,并将黑体开机,将测温仪连接好电源线后开机,设置黑体的靶面温度T0;
S2机器人开始巡检前,首先调用校正预置位,将红外热像仪对准黑体,并调节好焦距,测量黑体温度,并根据预先设置的黑体温度进行计算,得到校正温度;
S3机器人进行日常巡检,根据校正温度修正每次的测量温度,并记录黑体设备的测量温度T。
所述的采用黑体校正提高机器人测温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充电房室内温度设置在10℃-35℃。
所述的采用黑体校正提高机器人测温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T0设置为40℃。
所述的采用黑体校正提高机器人测温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测量的所述黑体温度为T1,所述校正温度TΔ=T1-T0。
所述的采用黑体校正提高机器人测温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机器人日常巡检过程中:对任意目标测量的温度为T2,机器人系统中记录的该目标温度为:T=T2+TΔ。
该采用黑体校正提高机器人测温精度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单黑体温度校正的方法,有效的提高的机器人系统测量温度的准确性,将机器人测量目标温度的精度由±2℃提升到±1℃。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11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接式的蝶阀
- 下一篇:滤波器、多工器、通信设备及滤波器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