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性能较可靠的汽车越野竞技保险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2730.5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3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荆如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蓝色动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04;B60R19/24;B60D1/56 |
代理公司: | 长沙中科启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6 | 代理人: | 匡治兵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性能 可靠 汽车 越野 竞技 保险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性能较可靠的汽车越野竞技保险杠,涉及汽车保险杠技术领域;为了不影响汽车的正常驾驶,同时具备自救脱困能力;具体前护杠本体、车辆自救装置支架和碰撞缓冲单元,所述前护杠本体对称两侧外壁分别焊接有平行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内壁均开设有安装固定孔。本发明通过设置车辆自救装置支架,一方面车辆自救装置支架可以增加前护杠本体的刚性,增加其防护性能,另一方面,车辆自救装置支架上可安装多种规格尺寸的绞盘,当车辆被淤泥或者其他较软路面困住驱动轮时,可通过车辆自救装置支架上安装的绞盘进行脱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保险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性能较可靠的汽车越野竞技保险杠。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一般汽车保险杠是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三部分组成。
随着越野爱好者对汽车的越野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适应各种复杂的野外环境,人们往往会选择颠簸的道路、山路、丛林、沙漠进行越野驾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越野驾驶,车身的碰撞或者车体被困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护车身、提升汽车越野能力提出了汽车越野竞技前护杠方案,本发明技术的目的是根据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汽车越野竞技前护杠,对车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不影响汽车的正常驾驶,同时具备自救脱困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安全性能较可靠的汽车越野竞技保险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性能较可靠的汽车越野竞技保险杠,包括前护杠本体、车辆自救装置支架和碰撞缓冲单元,所述前护杠本体对称两侧外壁分别焊接有平行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内壁均开设有安装固定孔,所述车辆自救装置支架两侧外壁开设有第一护杠连接孔,所述碰撞缓冲单元外壁开设有两个第二护杠连接孔,其中一个第一护杠连接孔、第二护杠连接孔与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上的安装固定孔通过同一个螺栓固定,另一侧第一护杠连接孔、第二护杠连接孔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的安装固定孔通过同一个螺栓固定。
优选地:所述前护杠本体、车辆自救装置支架和碰撞缓冲单元均采用钢材。
进一步地:所述前护杠本体为一体式冲压成型。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车辆自救装置支架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一车体连接孔,车辆自救装置支架通过第一车体连接孔与车身固定连接。
在前述方案中更佳的方案是:所述碰撞缓冲单元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二车体连接孔,碰撞缓冲单元通过第二车体连接孔与车身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护杠本体一侧外壁分别焊接有第一弯管、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弯管,前护杠本体的另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二加强板、第三弯管和第四弯管。
同时,所述碰撞缓冲单元的外壁设置有溃缩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安装固定孔、第二车体连接孔、第一车体连接孔均为腰型设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将前护杠本体使用一体式冲压件,其采用钛合金材质,质量较轻且强度较高,还可与原车外观高度契合,并且腰型设计的安装固定孔、第二车体连接孔、第一车体连接孔可使得前护杠本体、车辆自救装置支架、碰撞缓冲单元之间、本装置与车体之间固定方位可调整,可使得进一步提高本装置与车体的契合度,满足人们对美观的需求。
2.本发明,前护杠本体两侧的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第三弯管和第四弯管可对原车前端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并且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设置为前护杠本体提供较强的刚性,从而提升其防护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蓝色动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山西蓝色动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27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