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4676.8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7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滨;罗善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8 | 分类号: | C09J175/08;C08G18/76;C08G18/79;C08G18/66;C08G18/48;C08G18/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李闯 |
地址: | 10250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电池 导热 聚氨酯 灌封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并且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按照质量比4~5:1混合;
其中,所述第一组分由以下质量份的各组分混合而成:
所述第二组分由以下质量份的各组分混合而成:
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 0~50份,
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50~1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采用分子量为1000~2000的两官能度聚醚多元醇或分子量为500~5000的三官能度聚醚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量扩链剂采用1,4丁二醇、1,3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采用次磷酸铝、三聚氰胺、磷酸三苯酯、间苯二酚双(磷酸二苯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填料采用不同粒径氧化铝、高温氮化硼、改性氮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料采用800目沉淀法重质碳酸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分散剂采用润湿分散剂BYK 9076。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浆采用聚醚及增塑剂处理的炭黑;
所述有机硅偶联剂采用γ-缩水甘油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催化剂采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或DBU衍生物催化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分是在25℃温度条件下粘度为5000~15000mPa·s的黑色匀质流体。
10.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将聚醚多元醇25~45份、小分子扩链剂1.5~3.5份、阻燃剂20~30份、导热填料20~30份、无机填料15~30份、润湿分散剂0.05~0.15份、色浆1~3份、有机硅偶联剂0.5~2份、催化剂0.005~0.01份混合分散均匀,从而得到第一组分;
步骤2、将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0~50份、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50~100份混合分散均匀,从而得到第二组分;
步骤3、将所述第一组分与所述第二组分按照质量比4~5:1混合,从而制得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467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