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4676.8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7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滨;罗善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8 | 分类号: | C09J175/08;C08G18/76;C08G18/79;C08G18/66;C08G18/48;C08G18/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李闯 |
地址: | 10250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电池 导热 聚氨酯 灌封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该灌封胶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且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按照质量比4~5:1混合;第一组分由以下质量份各组分混合而成:聚醚多元醇25~45份,小分子扩链剂1.5~3.5份,阻燃剂20~30份,导热填料20~30份,无机填料15~30份,润湿分散剂0.05~0.15份,色浆1~3份,有机硅偶联剂0.5~2份,催化剂0.005~0.01份;第二组分由以下质量份各组分混合而成: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0~50份,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50~100份。本发明具有操作粘度适中、硬度适中、固化速度可调、高阻燃、高导热、韧性好、耐疲劳,对基材粘结力优异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热聚氨酯灌封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灌封胶又称PU灌封胶,具有硬度低、强度适中、弹性好、耐水、防霉菌、防震、透明等特点,而且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和难燃性,对电器元件无腐蚀,对钢、铝、铜、锡等金属以及橡胶、塑料、木质等材料有较好的粘接性。此外,聚氨酯灌封胶可使安装和调试好的电子元件与电路不受震动、腐蚀、潮湿、灰尘等的影响。聚氨酯灌封胶由于具有上述综合性能,因此在灌封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
新能源车电池的灌封属于灌封胶的新应用领域。随着新能源车的销量逐渐增加,新能源车电池的灌封应用越来越广。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灌封胶主要分为环氧灌封胶、有机硅灌封胶和聚氨酯灌封胶。应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灌封,环氧灌封胶存在韧性差、不耐震动疲劳的缺点,有机硅灌封胶存在粘结性能差、本体强度低的缺点,而聚氨酯灌封胶的韧性、粘结力、阻燃性能等优势使其成为新能源车电池灌封的主要材质。
新能源车电池的灌封要求不同于以往的电子灌封:①除封装作用外,还要求达到较高的粘结强度;②韧性好,耐疲劳震动;③阻燃性能高;④耐热性能好;⑤匹配不同要求的导热系数、体积电阻率、击穿强度等;⑥各企业的新能源车电池结构并不相同,因此对灌封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现有技术中的聚氨酯灌封胶大多只能满足2-3个以上要求,很难找到能平衡且满足以上所有要求的聚氨酯灌封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不仅具有操作粘度适中、硬度适中、固化速度可调、高阻燃、高导热、韧性好、耐疲劳,对基材粘结力优异等优点,而且可以满足不同结构新能源车电池对强度、固化速度、阻燃、导热、粘结强度等性能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并且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按照质量比4~5:1混合;
其中,所述第一组分由以下质量份的各组分混合而成:
所述第二组分由以下质量份的各组分混合而成:
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 0~50份,
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50~100份。
优选地,所述聚醚多元醇采用分子量为1000~2000的两官能度聚醚多元醇或分子量为500~5000的三官能度聚醚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小分子量扩链剂采用1,4丁二醇、1,3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阻燃剂采用次磷酸铝、三聚氰胺、磷酸三苯酯、间苯二酚双(磷酸二苯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导热填料采用不同粒径氧化铝、高温氮化硼、改性氮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无机填料采用800目沉淀法重质碳酸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46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