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扭矩减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5828.6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9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薄井友彦;森本康浩;内藤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FCC |
主分类号: | F16H45/00 | 分类号: | F16H45/00;F16H45/02;F16F15/123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银姬;李馨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张扭矩减振装置(100),具有:输入板(110),被输入来自离合装置(20)的扭矩、中间板(120),其与输入板(110)紧固在一起、输出板(130),被传递得到来自中间板(120)的扭矩、弹簧构件(S1),其夹设在中间板(120)与输出板(130)之间,以阻尼从中间板(120)传递至输出板(130)的扭矩。输出板(130)具有在轴向上分离地配置的一对板构件(131、132)和将一对板构件(131、132)紧固成一体的紧固部(R3)。弹簧构件(S1)为配置成能够在以轴线(CL)为中心的周向上伸缩的螺旋弹簧,中间板(120)具有对弹簧构件(S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进行保持的弹簧保持部(123)和在一对板构件(131、132)之间从弹簧保持部(123)向径向内侧延伸设置,被支承为能够相对紧固部(R3)进行相对旋转的板部(12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发动机的扭矩变动的扭矩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具有锁止机构的变矩器中,有为了防止在锁止机构工作时,由于发动机的旋转变动产生的扭矩变动直接传递至变速箱,而阻尼扭矩变动的装置。该装置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在构成为能够经由减振弹簧将发动机的扭矩传递至涡轮的扭矩传递构件设置窗口部,经由该窗口部安装将来自锁止离合器的扭矩传递至减振弹簧的构件。
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想要实现装置在轴向上的小型化,但导致构件数量的增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2228号公报(JP2014-202228A)。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技术方案为夹设在从被输入从发动机输出的扭矩的离合装置至输出轴的扭矩传递路径,设置为能够以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扭矩减振装置,具有:输入板,其被输入来自离合装置的扭矩;中间板,其与输入板紧固;输出板,其被传递得到来自中间板的扭矩;弹簧构件,其夹设在中间板与输出板之间,以阻尼从中间板传递至输出板的扭矩。输出板具有在轴向上分离地配置的一对板构件和对一对板构件进行紧固的紧固部。弹簧构件是配置成能够在以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伸缩的螺旋弹簧,中间板具有对弹簧构件的径向内侧进行保持的弹簧保持部和在一对板构件之间从弹簧保持部向径向内侧延伸设置,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紧固部进行相对旋转的板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与附图相关的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进一步阐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扭矩减振装置的变矩器的剖视图。
图2是放大示出图1的扭矩减振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从后方观察图2的扭矩减振装置的图。
图4是示出从图3省略扭矩减振装置的一部分图示的图。
图5是从前方观察图2的扭矩减振装置的图。
图6是示出从图5省略扭矩减振装置的一部分图示的图。
图7是从斜后方观察图4的B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从斜前方观察的构成图2的扭矩减振装置的传动板的主要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扭矩减振装置应用在例如具有锁止机构的车辆的变矩器。图1是应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扭矩减振装置100的变矩器10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方便起见,以下如图所示沿着轴线CL定义前后方向,并按照该定义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FCC,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FCC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58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以及包括半导体器件的半导体装置
- 下一篇: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