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件行李识别的车辆行李箱开启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7746.5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9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雷程;李鑫;朱国章;陈桢;潘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73 | 分类号: | E05F15/73;G07C9/00;G06K9/00;G06F2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28 | 代理人: | 杨丹莉;李丹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大件 行李 识别 车辆 行李箱 开启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件行李识别的车辆行李箱开启系统,包括:激活信号发送装置;与激活信号发送装置数据连接的控制器,当控制器接收到激活信号发送装置的激活信号,行李箱开启系统从初始睡眠状态转为激活状态;图像采集装置,其与控制器数据连接,图像采集装置设于车辆后方,图像采集装置在激活状态下实时采集车辆后方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包括行李图像数据;与控制器数据连接的行李箱开启执行机构;控制器基于图像采集装置传输图像数据对大件行李进行识别,并基于开启识别结果向行李箱开启执行机构发送开启信号,使其自动开启车辆行李箱;开启识别结果至少包括车辆后方存在大件行李。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大件行李识别的车辆行李箱开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行李箱开启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的推进与发展,通过车辆上的传感器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及分析使人与车间的交互关系日益紧密,且更为方便人们的实际生活。
然而,当用户需要在车辆后方放置大件行李时,通常需要他人辅助开启行李箱或由用户或他人事先手动开启后再对行李进行放置,这使得用户安放大件行李异常困难。在现有技术中,驾驶室内部开关控制、钥匙控制、行李箱门开关控制等方法的智能化程度较低,欠缺良好的用户体验感。
当然,在某些汽车中,车辆可以基于用户的视觉动作来控制开启行李箱,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基于车辆后方人员的视觉动作识别的控制方式,在用户手持大件行李情况下,一般难以提供给控制器可以清晰识别的有效动作,车辆并不能准确的开启行李箱。而对于车辆后方人员采用脚踢来控制开启行李箱的方式,常常需要用户离车身的距离足够近,不够方便,该系统还需具备识别脚部动作的传感器,使车辆的成本大大增加。
基于此,针对生活中常见的此类情形,为了使用户在车辆后方放置大件行李的操作更加方便简单,期望获得一种基于大件行李识别的车辆行李箱开启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件行李识别的车辆行李箱开启系统,该车辆行李箱开启系统可以通过识别车辆后方用户所持的大件行李,自动开启车辆的行李箱。本发明的车辆行李箱开启系统能够从实际应用角度方便用户使用及操作,改善用户的体验感,可以大大提升行李箱开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大件行李识别的车辆行李箱开启系统,其包括:
激活信号发送装置;
控制器,其与所述激活信号发送装置数据连接,当控制器接收到激活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激活信号时,所述行李箱开启系统从初始的睡眠状态转为激活状态;
图像采集装置,其与所述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于车辆的后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在所述激活状态下实时采集车辆后方的图像数据,所述图像数据包括行李图像数据;
行李箱开启执行机构,其与所述控制器数据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图像采集装置传输的图像数据对大件行李进行识别,并基于开启识别结果向所述行李箱开启执行机构发送开启信号,以使其自动开启车辆行李箱;其中所述开启识别结果至少包括车辆后方存在大件行李。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案中,设计了一种包括激活信号发送装置,控制器,图像采集装置和行李箱开启执行机构的车辆行李箱开启系统。该车辆行李箱开启系统可以通过识别车辆后方用户所持的大件行李,自动开启车辆的行李箱,方便用户的使用及操作,改善用户的体验感,可以大大提升车辆行李箱开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开启系统,所述控制器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77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