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8496.7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6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帅;柳宇航;李索宇;楚中建;郭晋伟;臧其威;杨磊;李凯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6 | 分类号: | B60L53/66;B60L53/37;B60L53/38;B60L5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无线 充电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模块、同步定位构图模块、车载端信息识别模块以及内置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内的中控模块;
同步定位构图模块,用于引导汽车轮胎的停止位和对停车位表面以及进入停车位的汽车的状态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并分析结果发送至中控模块;
车载端信息识别模块,埋设在停车位中间位置,用于在停车位区域构建用于识别车载端副边线圈的感应磁场,并结合同步定位构图模块提供的汽车位置信息,形成车载端副边线圈的路径导航数据,以及同步获取车载端的松耦合变压器的参数以及充电需求量;
中控模块将接收的路径导航数据转化成控制无线充电模块过程中的直线和转向运动的控制参数,直至无线充电模块到达车载端副边线圈的垂直位置,无线充电模块中的原边线圈与车载端副边线圈开始工作,进行无线充电;
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桩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桩体(1)前表面上用于内置原边线圈的充电座(2),所述充电座(2)连接有线排(3),所述桩体(1)内设置有从所述桩体(1)背侧底部延伸至所述桩体(1)前端的走线腔(4),且所述线排(3)设置在所述走线腔(4)内,所述走线腔(4)在所述桩体(1)前表面的末端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座(2)配合的嵌装槽(5),所述嵌装槽(5)与所述走线腔(4)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改变所述线排(3)延伸角度的变向驱动机构(6),所述桩体(1)内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走线腔(4)在所述桩体(1)背侧的末端连通的卷收腔(7),所述卷收腔(7)内设置有用于卷绕所述线排(3)的卷收筒架(8),且所述卷收筒架(8)通过所述变向驱动机构(6)同步带动转动;
所述变向驱动机构(6) 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且运动方向相反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套装在所述线排(3)上的矩形框(602),所述桩体(1)上设置有供所述矩形框(602)作圆周运动的圆形轨槽(601),所述矩形框(602)的两端活动安装在圆形轨槽(601)中,所述矩形框(602)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所述矩形框(602)做直线运动的驱动单元(603),所述矩形框(602)的顶部安装有转动轴(604)以及由于驱动所述转动轴(604)转动的驱动马达(605),且所述转动轴(604)的两端安装有与所述线排(3)上表面摩擦接触的驱动轮(606),所述驱动轮(606)的外侧的转动轴(604)上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线排(3)两侧的夹持锥轮(6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卷收筒架(8)侧的驱动组件通过连接在转动轴(604)上的皮带同步带动所述卷收筒架(8)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定位构图模块包括图像采集分析组件和用于对汽车轮胎进行引导停止的定位组件(9),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嵌装槽(5)底部的所述桩体(1)上,所述定位组件(9)包括挡轮架(901),所述挡轮架(901)上设置有迎胎面(902),所述迎胎面(902)上排列有多个压敏传感板(904),所述压敏传感板(904)转动连接在所述挡轮架(901)上,所述迎胎面(902)上设置有与所述压敏传感板(904)相配合的装配槽(903),所述压敏传感板(904)的背侧通过弹簧(905)连接在所述装配槽(903)上,且所述压敏传感板(904)在外力作用下完全压入所述装配槽(903)时,所述压敏传感板(904)的表面高度低于所述装配槽(9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分析组件由两个广角摄像头进行汽车以及停车位标线的图像数据采集,并通过视觉识别模块进行停车位标线的识别,中控模块将停车位标线绘制在空白背景上,由两个红外发射器在汽车表面上投射的特殊光斑,所述视觉识别模块进行特殊光斑的接收以及分布特征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空白背景上的停车位标线进行叠加,确定车身与停车位标线的角度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849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