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8496.7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6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帅;柳宇航;李索宇;楚中建;郭晋伟;臧其威;杨磊;李凯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6 | 分类号: | B60L53/66;B60L53/37;B60L53/38;B60L5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无线 充电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控制系统,包括无线充电模块、同步定位构图模块、车载端信息识别模块以及内置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内的中控模块;其控制方法包括,停车位上设置车载端信息识别模块,用于对进入停车位的汽车的车载端副边线圈的空间位置进行检测,并通过同步定位构图模块对汽车在停车位中的位置状态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构建可以自由伸缩的无线充电模块的路径导航,通过无线充电模块主动去定位车载端副边线圈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固定充电座的弊端,从而保证了对于不同种类的汽车以及汽车在停车位中的不同停车位置的都能够进行无线充电,且能够在最优化的充电效率下进行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作为近年来新普及的绿色能源交通工具,颇受环保爱护着的青睐。但是,目前电动汽车充电问题还未能较好地得到解决。比如道路段设置的充电桩较少,停车位有限无法及时充电,充电时间较长影响行程等一系列原因均导致部分电动汽车拥护者想使用电动汽车但是又未能实现。对于电动汽车充电,固定充电桩无法实现随时及时充电,便捷性不够,所以,实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便应运而生。
在现有的汽车无线充电中,一种是通过安装在停车位上的固定充电座,将汽车开至指定的充电座上,需要驾驶员操作汽车使得无线充电的原边线圈与车载端的副边线圈位于正对位置上,才能使得充电座的原边线圈和车载端的副边线圈“握手”充电,这种情况下对驾驶员,在小范围内调节汽车位置的技术要求较高,并且由于不同汽车的底盘高度,以及车载端副边安装位置的不同的因素限制,再加上充电座与车载端的副边线圈的不在垂直位置上,使得原本充电效率就不高的无线充电的充电效率更加低下,进而固定的充电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其便捷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且通过现有在停车位底部设置可移动的原边线圈对汽车进行无线充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需要在停车位底部设置复杂的位置变化驱动装置;以驱动充电座在平面内进行任意移动,对于停车位来说,造价过高,并且后期维护较为困难,同时充电座2的原边线圈产生的磁场需要穿透水泥或者其他特定的材料,也容易影响其无线充电效率,而汽车质量较大,在停车位内部设置用于安装移动的充电座腔室将大大减小停车位的结构刚性,汽车的长时间停止其安全隐患较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固定充电座和可移动充电座在对不同种类汽车以及汽车在停车位中不同停车位置的无线充电的适配和最优化无线充电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控制系统,包括无线充电模块、同步定位构图模块、车载端信息识别模块以及内置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内的中控模块;
同步定位构图模块,用于引导汽车轮胎的停止位和对停车位表面以及进入停车位的汽车的状态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并分析结果发送至中控模块;
车载端信息识别模块,埋设在停车位中间位置,用于在停车位区域构建用于识别车载端副边线圈的感应磁场,并结合同步定位构图模块提供的汽车位置信息,形成车载端副边线圈的路径导航数据,以及同步获取车载端的松耦合变压器的参数以及充电需求量;
中控模块将接收的路径导航数据转化成控制无线充电模块过程中的直线和转向运动的控制参数,直至无线充电模块到达车载端副边线圈的垂直位置,无线充电模块中的原边线圈与车载端副边线圈开始工作,进行无线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84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