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膜变形微流控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9188.6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6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倪中华;项楠;蒋丰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99/00 | 分类号: | F16K99/00;F16K2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变形 微流控 器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膜变形微流控器件,包括上夹具、下夹具,上夹具、下夹具之间安装有薄膜变形单元,薄膜变形单元由流体控制层、薄膜变形层、流体流阻层和流体出口层堆叠而成,流体控制层上设有第一流体通道和中心流体挤压腔室,薄膜变形层上设有第二流体通道,流体流阻层设有第三流体通道和中心流阻调节腔室,流体出口层上设有流体出口通道,第一流体通道经第二流体通道贯通至第三流体通道,上夹具上设置有流体进样接口和流体进样通道,下夹具底部中心设有流体出口。该器件能够通过薄膜变形,进行流量自调节,实现不稳定流体输入,稳定流速输出,器件结构精准,应对不同的精准样品输出需求,成本低、操作简单、易集成微型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控器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薄膜变形微流控器件。
背景技术
微阀在微流控应用中有着至关重要,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微流控阀被开发应用于芯片上器件,根据微阀的工作原理,微阀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阀通常使用外部执行机构,能够精确控制液体,因此在微流体器件的大规模集成中,主动阀具有高度的兼容性,但外部的执行器件同时也增加了阀门控制系统的复杂性,不适合复杂系统的真正微型化。而被动阀在微流控系统中能够有效控制流量,其不需要复杂的执行器,因此被动阀能够用于低成本和便携式微流控应用。被动阀包括毛细管被动阀和薄膜变形阀,由于毛细力依赖于液体分子的粘聚力和液体与微通道之间的粘附力,因此通过调节微流体结构的表面疏水性,可以调节液体流速,但由于毛细力而引起的流量相对较低,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应用,此外,毛细管力通常不稳定,这也限制了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而薄膜变形阀主要通过改变微通道的流动阻力来调节流量。薄膜阀通常由两个通道组成,其中包括流路通道和控制通道,这两个通道由一个弹性薄膜隔开。当液体同时进入流路通道和控制通道时,控制通道施加压力使膜变形,从而改变流路通道的流阻来调节流量,但其依然存在微阀的重复使用性较差,流量波动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不稳定流体输入、稳定流速输出、流量自调节的薄膜变形微流控器件。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一种薄膜变形微流控器件,包括上夹具、下夹具,上夹具、下夹具之间安装有薄膜变形单元,薄膜变形单元由流体控制层、薄膜变形层、流体流阻层和流体出口层堆叠而成,流体控制层上设有第一流体通道和中心流体挤压腔室,薄膜变形层上设有第二流体通道,流体流阻层设有第三流体通道和中心流阻调节腔室,流体出口层上设有流体出口通道,第一流体通道经第二流体通道贯通至第三流体通道,上夹具上设置有流体进样接口和流体进样通道,下夹具底部中心设有流体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91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