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绕组线圈的绕制工艺和电机绕组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6186.X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5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康凯;崔一鹏;刘强;常立宏;庞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萃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4 | 分类号: | H02K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刘曾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石景山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绕组 线圈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绕组线圈的绕制工艺和电机绕组线圈,包括如下步骤:将多根并排的导线绕设于芯轴的外周面上,在绕线过程中,使多根并排的导线所确定的平面与芯轴的外周面呈夹角,从而使多根并排的导线在芯轴的延伸方向上依次与芯轴的外周面或者与已完成绕线的内层线圈的外周面接触。通过该电机绕组线圈的绕制工艺制得的线圈绕组排列紧凑,电阻小,电磁力高,能够避免通电时由于振动导致线圈匝间摩擦加剧,严重的导致绝缘层损坏,进而产生匝间短路烧毁线圈的情况发生,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绕组线圈的绕制工艺和电机绕组线圈。
背景技术
目前,在绕制线圈尤其是制作电机的绕组线圈时,需要先在模具上完成线圈的绕设,然后将绕设完成的线圈安装在电机的定子上。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线圈绕制工艺存在如下缺点:
绕制完成的线圈密实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绕组线圈的绕制工艺和电机绕组线圈,其能够提高线圈的密实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绕组线圈的绕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将多根并排的导线绕设于芯轴的外周面上,在绕线过程中,使多根并排的导线所确定的平面与芯轴的外周面呈夹角,从而使多根并排的导线在芯轴的延伸方向上依次与芯轴的外周面或者与已完成绕线的内层线圈的外周面接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根并排的导线相对于芯轴沿芯轴的周向转动的过程中,多根并排的导线相对于芯轴沿第一方向移动,且在第一方向上多根并排的导线中靠近后端的线相比靠近前端的线先接触芯轴或者内层线圈,从而在芯轴上形成连续的沿芯轴的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线圈,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芯轴的轴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从而在芯轴上形成多个连续的沿芯轴的延伸方向排布的线圈的步骤后,使多根并排的导线在绕设于芯轴的外周面的过程中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在已完成绕线的内层线圈外绕设外层线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从而在芯轴上形成多个连续的沿芯轴的延伸方向排布的线圈的步骤后,以及使多根并排的导线在绕设于芯轴的外周面的过程中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的步骤之前,旋转多根并排的导线以改变多根并排的导线所确定的平面的角度,从而使在第二方向上多根并排的导线中靠近后端的线相比靠近前端的线先接触内层线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旋转多根并排的导线以改变多根并排的导线所确定的平面的角度的步骤中,设定旋转前多根并排的导线与芯轴的外周面之间的角度为α,旋转后多根并排的导线与芯轴的外周面之间的角度为-α。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使多根并排的导线所确定的平面与芯轴的外周面呈夹角的步骤中,平面与芯轴的外周面之间的角度为20°-6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使多根并排的导线所确定的平面与芯轴的外周面呈夹角的步骤中,平面与芯轴的外周面之间的角度为30°-45°。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使多根并排的导线所确定的平面与芯轴的外周面呈夹角的步骤之前,将多根并排的导线的一端固定于芯轴上,使芯轴旋转,以将多根并排的导线绕设于芯轴的外周面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使多根并排的导线所确定的平面与芯轴的外周面呈夹角的步骤后,将绕设完成的线圈与芯轴分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绕组线圈,线圈采用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电机绕组线圈的绕制工艺绕制而成。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萃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萃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61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