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花黄牡丹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6386.5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8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兰小中;禄亚洲;权红;尹秀;张二豪;蔡皓;李连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农牧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60 | 分类号: | A01G22/60;A01G7/06;A01C1/00;A01N43/12;A01N45/0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西藏自治区巴宜区育才西***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黄 牡丹 栽培 方法 | ||
大花黄牡丹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涉及濒危植物西藏大花黄牡丹的栽培方法,它为了解决大花黄牡丹种子萌发所需时间长,萌发率低,栽培成活率低的问题。栽培方法:一、配置浓度为100mg/L的植物激素GA3溶液,用GA3溶液浸泡大花黄牡丹种子,然后将植物激素处理后的种子播种到起好垄的大田中,控制播种深度;二、移栽地施足底肥,每亩施厩肥5000Kg~6000Kg,定植幼苗;三、田间管理过程进行松土除草和追肥。本发明通过外源激素处理大花黄牡丹种子,即采用100mg/L的GA3浸种48h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萌发率为79‑90%,成苗率能够达到75%‑85%,且幼苗成活率能够达到70‑8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濒危植物西藏大花黄牡丹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Stern etTaylor)Hong)系西藏特有种,为丛生灌木;属国家二级濒危植物,野生植株约有6 000株,大花黄牡丹喜温和气候,较耐寒,抗旱能力较弱,对水分依赖性大,常见于路边、半山腰、小溪边及河边等。分布在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至米林县长约100km的开阔河谷地带,垂直分布范围2500-3500m。
导致大花黄牡丹濒危的因素主要包括:
1.生理特性与环境因素
野生大花黄牡丹分布范围窄,数量少,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其原因存在多方面;大花黄牡丹生理特性、特殊的生长环境及人为活动等。杨小林等认为大花黄牡丹在自然条件下的结籽率低,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的萌发率、幼苗转化率都很低。王文华也认为西藏大花黄牡丹自然状态下主要为种子繁殖,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低于5%。张蕾认为在自然环境下大花黄牡丹在林芝、山南甚至高原生态所内,自然开裂落地后的种子,至少需要2年,甚至2年以上才能萌发。将种子从未开裂的果荚中剥出后在当地进行播种实验,也证明大花黄牡丹的种子至少需2年才能萌发。种子的这种萌发特性,使其萌发率大大降低,不利于种群数量的增加,是大花黄牡丹在自然界中繁殖速度慢,数量少,且质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何志的研究发现大花黄牡丹种子具上胚轴休眠特性,萌发所需时间较长,解除休眠需要一定的条件,从而限制了种群的更新和发展。大花黄牡丹为虫媒传粉,在传粉过程中,昆虫常有啃食心皮和胚珠的现象,大花黄牡丹的这些生物学特性致使它的自我更新能力存在巨大障碍,同时这也是造成大花黄牡丹极度濒危的根本原因。张蕾实地考察发现大花黄牡丹的花期在4月至5月中旬,当其花蕾直径达3cm左右时,常与当地的晚霜相遇,这使得生长在裸地的大花黄牡丹由于缺乏乔灌木的遮挡而遭受霜害,花朵中途败育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最终影响结实率。
2.人为因素
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也同样对大花黄牡丹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地砍伐森林,破坏大花黄牡丹的原生境,使它们失去了生长繁殖的空间,也会对大花黄牡丹造成间接的破坏。大花黄牡丹在人为破坏后的生境中,天然更新受到明显抑制。修路、筑坝、建造机场等活动都会对大花黄牡丹造成间接破坏,导致了生境的片断化。大花黄牡丹天然分布区为林缘坡麓次生灌木林或河谷台地,牲畜活动频繁,生境屡遭破坏,直接影响了大花黄牡丹天然更新和幼苗的生长。大花黄牡丹既是名贵花卉又具有药用价值,不法商贩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盲目索取生物资源,大量的收购造成了大花黄牡丹资源的枯竭,加剧了物种的濒危。根部被挖掘,将会导致大花黄牡丹彻底死亡,被破坏的居群很难恢复如前。旅游的影响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开发者缺乏景观保护意识和生态平衡思想,虽然会倡导大家保护濒危植物,但是受经济效益的驱使,有可能使景区严重超载,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旅游资源的退化,影响大花黄牡丹的正常生长。作为宝贵的花卉种质资源,近年来,大花黄牡丹每年约有天然种群的种子被人工采摘运往各地进行引种培育,造成大花黄牡丹天然分布区天然更新种源匾乏。不恰当的繁殖及种植季节导致大花黄牡丹种苗的大量死亡。
研究现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农牧学院,未经西藏农牧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63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花黄牡丹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面带熟化工艺及面带熟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