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肝纤维化的药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8403.9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4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宫;魏文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07 | 分类号: | A61K36/07;A61P1/16;A61K9/2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林云娇 |
地址: | 350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纤维化 药物 及其 制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肝纤维化的药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药物的有效成份为40‑60Wt%的牛樟芝提取物。牛樟芝提取物可以为牛樟芝醇提取物,是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步骤S11、将牛樟芝原料,低温烘干至含水率≤5%;步骤S12、将烘干后牛樟芝粉碎成粉末;步骤S13、将粉末于75℃的95%乙醇中提取2次,60min/次,然后减压浓缩成浸膏状;步骤S4、将浸膏状产物低温烘干至含水率小于5%,打碎成粉末,从而制得所述的牛樟芝提取物。本发明以牛樟芝提取物为药物的有效成份,可有效防治肝纤维化,改善肝脏指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防治肝纤维化的药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多以慢性病为基础致肝脏持续受损,引起肝脏纤维结缔组织以及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合成过多或降解减少,在肝内过度沉积的结果。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对治疗慢性肝病至关重要。若缺乏有效治疗,将发展为肝硬化,严重者甚至会发展为肝癌。有研究表明,肝纤维化经积极治疗可延缓甚至逆转。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因此寻找有效药物阻断、延缓及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在肝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较理想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应具有良好耐受性,对肝脏有特异的靶效应,无毒或低毒,天然药物及中草药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牛樟芝,其性味为“辛”、“苦”且“微甘”等三味,是为寒性药;归经为肝、胆与肺等三经,功效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咽、清肝泻火、散瘀止痛,现代研究表明其多糖,萜类,甾体类化合物,马来酸及琥珀酸衍生物等主要活性化合物,具有护肝、抗癌、调节免疫、去过敏、解毒和抗炎等功效,其中多醣体中葡聚糖之结构有降低胆固醇及血脂的作用。脂肪肝在中医证治中可属于“肋痛”、“积聚”等范畴,多因正气虚损、虚邪贼风等病理所致,牛樟芝具有散结、消瘀、止痛等功效。近年来,将牛樟芝复方应用于治疗肿瘤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
于20191018公开的中国发明第201910530075.3号,公开了一种基于牛樟芝提取物的肿瘤细胞抑制剂的制备及应用,包括牛樟芝,所述牛樟芝在制备肿瘤细胞抑制剂的保健药物中能够制备牛樟芝菌丝体和提取牛樟芝总三萜,所述牛樟芝菌丝体由牛樟芝在培养基中培育而得,所述牛樟芝总三萜由牛樟芝菌丝体浓缩和离心而得。该基于牛樟芝提取物的肿瘤细胞抑制剂的制备及应用,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并且牛樟芝子实体、菌丝体及其液体培养液可以制成具有抗肝炎、护肝、调节免疫、抗衰老、抗炎作用的保健食品和药品,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于20171114公开的中国发明第201610298153.8号,公开了一种牛樟芝及单体羊毛甾烷32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其所提供的牛樟芝及单体羊毛甾烷32的新用途具体为牛樟芝或牛樟芝的子实体提取物或从所述牛樟芝的子实体提取物中分离获得的单体化合物或羊毛甾烷32或者含有上述各物质的物质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产品中的应用。实验证明,牛樟芝及单体羊毛甾烷32能够使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机体肝脏内脂质沉积量降低、总甘油三脂含量降低、炎症因子和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降低,并降低血清中4-羟基壬烯醛的含量,还能防止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的机体肝脏内脂质沉积,以及体重和肝脏重量增加。可见牛樟芝及单体羊毛甾烷32对于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以牛樟芝为主要的药物有效成份的药物,特别是以牛樟芝提取物为单方的药物于肝纤维化方面的防治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肝纤维化的药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以牛樟芝提取物为药物的有效成份,可有效防治肝纤维化,改善了肝脏指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肝纤维化的药物,所述药物的有效成份为40-60质量份的牛樟芝提取物。
进一步的,所述药物的有效成份为50质量份的牛樟芝提取物。
进一步的,所述牛樟芝提取物为牛樟芝醇提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未经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84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