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00914.X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4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育才;唐新锋;杭立峰;马寅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9/51;A61K47/10;A61K47/0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夏菁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光 触发 肿瘤 免疫原性 死亡 纳米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在制备光敏剂中的应用;
所述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包括金纳米颗粒、二氧化钛层和高分子层;
所述二氧化钛层包覆于金纳米颗粒表面,所述高分子层包覆于二氧化钛层表面;
所述金纳米颗粒为金双棱锥纳米颗粒;
所述高分子层为聚乙二醇层;所述聚乙二醇末端修饰有多巴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的横向粒径为40~60 nm,纵向粒径为120~240 nm,长径比为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层的厚度为5~40 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产生活性氧基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光的波长为780~11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表面正电性的金纳米颗粒在聚苯乙烯磺酸钠缓冲液中吸附修饰,除去游离的聚苯乙烯磺酸钠后,得到PSS修饰的金纳米颗粒;
B)将PSS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分散于三氯化钛的缓冲液中,反应后得到二氧化钛包覆的金纳米颗粒;
C)将二氧化钛包覆的金纳米颗粒分散在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溶液中修饰,除去游离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后,得到纳米药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将无水甲氧基聚乙二醇乙酸与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丁二酰亚胺活化两小时,加入多巴胺反应24小时,纯水透析得到透析液,将所述透析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09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流线路价格更新方法、装置、系统
- 下一篇:一种羊粪发酵罐及其发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