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斜拉桥斜拉索初张拉阶段的校验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03832.0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3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柯;王冰;苏国明;郭波;王合希;高磊;朱勇战;黄庭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慧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9 | 代理人: | 宋珊珊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拉桥 斜拉索初张拉 阶段 校验 方法 装置 系统 | ||
1.一种斜拉桥斜拉索初张拉阶段的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预设的理论分析模型,确定第k个斜拉索的初张拉理论拔出量ΔLk理论;其中,初张拉理论拔出量ΔLk理论是在理论分析模型中第k个斜拉索从在无应力安装状态斜拉索安装后斜拉索的无应力长度张拉到初张拉到位状态之间的理论拔出量,在无应力安装状态斜拉索安装后斜拉索的无应力长度等于理论分析模型中第k个斜拉索安装前塔端锚点和梁端锚点之间的距离Lk理论1,k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
对第k个斜拉索进行实际施工,获取第k个斜拉索的初张拉实际拔出量ΔLk实际;其中,初张拉实际拔出量ΔLk实际是实际张拉过程中第k个斜拉索的实际长度从在无应力安装状态斜拉索安装后斜拉索的无应力长度张拉到初张拉到位状态之间的实际拔出量;
根据ΔLk实际和ΔLk理论,对第k根斜拉索的物理参数和工作状态进行校核;
当ΔLk实际相对于ΔLk理论的误差率小于等于5%内的任一值时,则认为斜拉索的物理性能和力学状态满足处于正常范围内;
对第k个斜拉索进行实际施工,获取第k个斜拉索的初张拉实际拔出量ΔLk实际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对第k根斜拉索进行实际施工时,在第k根斜拉索索力实际值Fk实际为Tk理论1和Tk理论2时分别对斜拉索拔出量进行标记;
计算ΔLk实际,ΔLk实际为标记点之间的长度ΔLk实际;
其中,Tk理论1是预设的理论分析模型中,第k根斜拉索长度为在无应力安装状态斜拉索安装后斜拉索的无应力长度时,进行施工阶段分析,模拟得到的第k根斜拉索无应力安装状态的索力;在预设的理论分析模型中,确定第k个斜拉索在张拉到初张拉到位状态时,第k根斜拉索所需的初张力理论值Tk理论2;
以斜拉索无应力安装状态作为垂度抵抗阶段和弹性伸长阶段的临界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设的理论分析模型,确定第k个斜拉索的初张拉理论拔出量ΔLk理论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预设的理论分析模型中,确定第k个斜拉索斜安装前塔端锚点和梁端锚点之间的距离Lk理论1;
在预设的理论分析模型中,确定第k根斜拉索张拉到初张拉到位状态时,第k根斜拉索在初张拉到位时锚点间的无应力长度Lk理论2;
计算第k个斜拉索的初张拉理论拔出量ΔLk理论,ΔLk理论=Lk理论1-Lk理论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k个斜拉索斜安装前塔端锚点和梁端锚点之间的距离Lk理论1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预设的理论分型模型中,根据斜拉索初张拉前的理论分析结果获取安装斜拉索未进行初张拉时,塔端锚点和梁端锚点的变形后的坐标值;
在预设的理论分型模型中,根据安装斜拉索未进行初张拉时,塔端锚点和梁端锚点的变形后的坐标值,计算得到斜拉索安装前塔端锚点和梁端锚点之间的距离Lk理论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设的理论分析模型中,确定第k根斜拉索张拉到初张拉到位状态时,第k根斜拉索在初张拉到位时锚点间的无应力长度Lk理论2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预设的理论分析模型中,按照第k根斜拉索所需的初张力理论值Tk理论2,进行施工阶段分析,模拟第k根斜拉索张拉到初张拉到位状态时,第k根斜拉索在初张拉到位时锚点间的无应力长度Lk理论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38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