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GPU矩阵的离散元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03940.8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70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朱遥;刘辉;乐天呈;施斌;王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7/16;G06F111/10;G06F119/14;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彭雄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gpu 矩阵 离散 元流固 耦合 数值 模拟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GPU矩阵的离散元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孔隙网络模型,包括建立网格编号矩阵:建立初步邻近颗粒数组,每个颗粒相对于其邻近颗粒为中心颗粒;在离散元计算中首先获得邻居矩阵N,将邻居矩阵N在行方向上按连接角度进行排序,并转化为连接矩阵C;利用连接矩阵C控制搜索算法:找出连接矩阵C的反连接索引矩阵CI以及下一个连接的索引矩阵CN;然后由初始连接出发,利用下一个连接的索引矩阵CN向前查找节点,直到回到原始点,获得堆积体的全部孔隙;
步骤2,建立流体单元运移模型:
步骤2.1,在初始模型中设定初始流体单元状态以及边界条件;
步骤2.2,通过水压与温度以及密度关系式计算各流体单元的密度ρi,i表示流体单元的编号;
步骤2.3,计算各流体单元的质量Mi=ρiVi,Vi为孔隙的面积;
步骤2.4,计算模型中的孔喉渗透系数:孔喉渗透系数与通道长度以及宽度有关,孔喉渗透系数:
其中,k(d)表示孔喉渗透系数,k为设定的数值,L表示两颗粒圆心之间的距离,R1、R2表示两颗粒的半径,minR表示所有颗粒的最小半径,l表示孔喉通道长度;
步骤2.5,计算单个流体单元的渗流量:在离散元计算的一个时间步dt内,某个流体单元porei与周围流体单元poren发生流体运移,流体运移服从达西定律,定义流体流入为正,单个孔喉由于压力梯度导致体积渗流量:
qi=K(d)*A*J*dT
J=(Pn-Pi)/min(Ra,Rb)
其中,Pn和Pi分别是流体单元poren和porei的压力,Ra和Rb分别是组成该孔喉的两颗粒a和b的半径,qi表示渗流量,A表示孔喉通道宽度,J表示压力梯度系数,dT表示时间步;
步骤2.6,计算总运移量:porei在一个时间步内与周围流体单元进行的运移总量为:
其中,各流体单元的密度Vi为孔隙的体积,Mi为孔隙内各流体单元的质量;
步骤2.7,计算运移后流体单元质量:porei在第一个时间步后的总质量:
M′i=Mi+Qn
其中,M′i表示流体单元发生流体运移后的质量,Mi表示运移前的质量,Qn表示总运移量;
步骤2.8,更新流体单元状态:一个时间步dt后流体单元的密度流体单元的压力通过函数关系式:P′i=f(ρ′i,Ti)进行更新,其中,ρ′i表示流体单元的密度,M′i表示流体单元的质量;
步骤3,流体固体耦合作用:孔隙水压力作用于颗粒上,而颗粒运动又改变孔隙的体积,从而实现流固耦合作用;
步骤3.1,固体颗粒重新平衡:由于流体的运移,各流体单元内的水压发生改变,从而各流体单元对固体颗粒之间的力也发生改变,颗粒受流体单元作用,在一个时间步内的位移距离为:
其中,xi为在一个时间步内的位移距离,Pi为流体单元的压力,li为流体单元与中心颗粒的接触长度,Fi为颗粒间的接触作用力,m0为固体颗粒的质量;
步骤3.2,孔隙体积更新:由于固体颗粒的位置改变,所以流体单元的体积发生了改变,Vi′为固体颗粒改变之后孔隙的体积;
步骤3.3,流体单元状态更新:计算孔隙体积变化后的流体单元密度,在一个时间步后其密度V′1为固体颗粒改变之后孔隙的体积;压力为P′i=f(ρ″i,T1),其中,ρ″i表示流体单元的密度,P″i表示流体单元的压力;
步骤3.4,重复步骤1到步骤3.3,即可实现二维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394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管件的钢构件吊装夹具
- 下一篇: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