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泥窑高温高尘烟气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5771.1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3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涛;徐寅生;张东升;乔宝;王翠翠;王小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6 | 分类号: | B01D53/56;B01D53/34;B01D53/86;B01D47/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孟迪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高温 尘烟 处理 系统 工艺 | ||
1.一种水泥窑高温高尘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生产线系统(1)、烟气脱硝系统(2)、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原料粉磨系统(4)、增湿塔(5)和高温风机(6),所述水泥生产线系统(1)、烟气脱硝系统(2)、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和增湿塔(5)之间通过连接管道(7)相通连,所述连接管道(7)内设置有保证水泥生产线系统(1)正常运行的阀门组件(8),所述增湿塔(5)通过高温风机(6)与所述原料粉磨系统(4)相连,所述原料粉磨系统(4)的出料口与所述水泥生产线系统(1)相连,所述原料粉磨系统(4)的上方设置有收尘设备(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窑高温高尘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7)包括管道Ⅰ(71)、管道Ⅱ(72)、管道Ⅲ(73)、管道Ⅳ(74)、管道Ⅴ(75)、管道Ⅵ(76)和管道Ⅶ(77),所述水泥生产线系统(1)的烟气出口通过管道Ⅰ(71)与所述烟气脱硝系统(2)的入口相连,所述管道Ⅰ(71)通过管道Ⅶ(77)与增湿塔(5)的塔顶相连,所述管道Ⅰ(71)通过管道Ⅳ(74)与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的入口相连;所述烟气脱硝系统(2)的出口通过管道Ⅱ(72)与管道Ⅴ(75)相连,所述管道Ⅱ(72)通过管道Ⅲ(73)与管道Ⅳ(74)相连,所述管道Ⅴ(75)的一端与所述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的出口相连,所述管道Ⅴ(75)的中部通过所述管道Ⅵ(76)与增湿塔(5)的中上部相连,所述管道Ⅴ(75)的另一端与所述管道Ⅶ(77)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窑高温高尘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8)均设置为单向电磁阀,包括阀门Ⅰ(81)、阀门Ⅱ(82)、阀门Ⅲ(83)、阀门Ⅳ(84)、阀门Ⅴ(85)、阀门Ⅵ(86)、阀门Ⅶ(87)、阀门Ⅷ(88)和阀门Ⅸ(89),所述阀门Ⅰ(81)设置在所述管道Ⅶ(77)中,所述阀门Ⅱ(82)、阀门Ⅳ(84)沿着所述水泥生产线系统(1)的烟气出口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管道Ⅰ(71)中,所述阀门Ⅲ(83)设置在所述阀门Ⅱ(82)和阀门Ⅳ(84)之间且位于所述管道Ⅳ(74)中,所述阀门Ⅴ(85)设置在所述管道Ⅲ(73)中,所述阀门Ⅵ(86)设置在所述管道Ⅱ(72)中,所述阀门Ⅶ(87)和阀门Ⅷ(88)沿着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的出口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管道Ⅴ(75)中且所述阀门Ⅶ(87)和阀门Ⅷ(88)之间设置所述阀门Ⅵ(86),所述阀门Ⅸ(89)设置在所述管道Ⅵ(76)中且位于所述阀门Ⅶ(87)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泥窑高温高尘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生产线系统(1)包括多组预热器,多组预热器的出口通过连接支管道(10)汇集到一个烟气主管道(11)后与所述管道Ⅰ(71)和管道Ⅶ(77)的入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泥窑高温高尘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脱硝系统(2)内包括多组SCR反应器,每组SCR反应器的入口通过进气支路(78)与所述管道Ⅰ(71)的出口相连,所述进气支路(78)内设置冷风阀门。
6.一种水泥窑高温高尘烟气处理工艺,运用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水泥窑高温高尘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况:
1)当水泥生产线系统(1)、烟气脱硝系统(2)、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和原料粉磨系统(4)同时运行时,关闭阀门Ⅰ(81)、阀门Ⅲ(83)、阀门Ⅵ(86)、阀门Ⅶ(87)、阀门Ⅷ(88),打开阀门Ⅱ(82)、阀门Ⅳ(84)、阀门Ⅴ(85)、阀门Ⅸ(89),使高温高尘烟气依次通过烟气主管道(11)、管道Ⅰ(71)、进气支路(78)进入烟气脱硝系统(2)进行烟气脱硝处理后,再依次经过管道Ⅱ(72)、管道Ⅲ(73)进入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进行余热回收,再通过管道Ⅵ(76)进入增湿塔(5)的中上部增湿降温至190℃~210℃后经过原料粉磨系统(4)对烟气中的大颗粒粉尘粉磨后作为水泥生料回收利用,原料粉磨系统(4)的上方通过收尘设备(9)收集烟尘后达标排入大气;
2)当水泥生产线系统(1)、烟气脱硝系统(2)和原料粉磨系统(4)同时运行,而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出现故障不运行时,关闭阀门Ⅰ(81)、阀门Ⅲ(83)、阀门Ⅴ(85)、阀门Ⅶ(87)、阀门Ⅸ(89),打开阀门Ⅱ(82)、阀门Ⅳ(84)、阀门Ⅵ(86)、阀门Ⅷ(88),使高温高尘烟气依次通过烟气主管道(11)、管道Ⅰ(71)、进气支路(78)进入烟气脱硝系统(2)进行烟气脱硝处理后,再依次经过管道Ⅱ(72)、管道Ⅴ(75)进入增湿塔(5)的顶部,使烟气经增湿塔(5)降温至190℃~210℃后经过原料粉磨系统(4)对烟气中的大颗粒粉尘粉磨后作为水泥生料回收利用,原料粉磨系统(4)的上方通过收尘设备(9)收集烟尘后达标排入大气;
3)当水泥生产线系统(1)、烟气脱硝系统(2)和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同时运行,而原料粉磨系统(4)出现故障不运行时,关闭阀门Ⅰ(81)、阀门Ⅲ(83)、阀门Ⅵ(86)、阀门Ⅸ(89),打开阀门Ⅱ(82)、阀门Ⅳ(84)、阀门Ⅴ(85)、阀门Ⅶ(87)、阀门Ⅷ(88),使高温高尘烟气依次通过烟气主管道(11)、管道Ⅰ(71)、进气支路(78)进入烟气脱硝系统(2)进行烟气脱硝处理后,再依次经过管道Ⅱ(72)、管道Ⅲ(73)进入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进行余热回收,再通过管道Ⅴ(75)进入增湿塔(5)的顶部,使烟气经湿塔降温至110℃~150℃后进入收尘设备(9)处理达标排入大气;
4)当水泥生产线系统(1)、原料粉磨系统(4)、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同时运行,烟气脱硝系统(2)出现故障不运行时,关闭阀门Ⅰ(81)、阀门Ⅳ(84)、阀门Ⅴ(85)、阀门Ⅵ(86)、阀门Ⅶ(87)、阀门Ⅷ(88),打开阀门Ⅱ(82)、阀门Ⅲ(83)、阀门Ⅸ(89),使高温高尘烟气依次通过烟气主管道(11)、管道Ⅰ(71)、管道Ⅳ(74)进入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进行余热回收,再通过管道Ⅴ(75)、管道Ⅵ(76)进入增湿塔(5)的中上部增湿降温至190℃~210℃后经过原料粉磨系统(4)对烟气中的大颗粒粉尘粉磨后作为水泥生料回收利用,原料粉磨系统(4)的上方通过收尘设备(9)收集烟尘后达标排入大气;
5)当水泥生产线系统(1)、烟气脱硝系统(2)同时运行,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原料粉磨系统(4)出现故障不运行时,关闭阀门Ⅰ(81)、阀门Ⅲ(83)、阀门Ⅴ(85)、阀门Ⅶ(87)、阀门Ⅸ(89),打开阀门Ⅱ(82)、阀门Ⅳ(84)、阀门Ⅵ(86)、阀门Ⅷ(88),使高温高尘烟气依次通过烟气主管道(11)、管道Ⅰ(71)、进气支路(78)进入烟气脱硝系统(2)进行烟气脱硝处理后,再依次经过管道Ⅱ(72)、管道Ⅴ(75)进入增湿塔(5)的顶部,使烟气经增湿塔(5)降温至110℃~150℃后进入收尘设备(9)处理达标排入大气;
6)当水泥生产线系统(1)、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同时运行,烟气脱硝系统(2)、原料粉磨系统(4)出现故障不运行时,关闭阀门Ⅰ(81)、阀门Ⅳ(84)、阀门Ⅴ(85)、阀门Ⅵ(86)、阀门Ⅸ(89),打开阀门Ⅱ(82)、阀门Ⅲ(83)、阀门Ⅶ(87)、阀门Ⅷ(88),使高温高尘烟气依次通过烟气主管道(11)、管道Ⅰ(71)、管道Ⅳ(74)进入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进行余热回收,再通过管道Ⅴ(75)进入增湿塔(5)的顶部,使烟气经增湿塔(5)降温至110℃~150℃后进入收尘设备(9)处理达标排入大气;
7)当水泥生产线系统(1)、原料粉磨系统(4)同时运行,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烟气脱硝系统(2)出现故障不运行时,关闭阀门Ⅱ(82)、阀门Ⅲ(83)、阀门Ⅳ(84)、阀门Ⅴ(85)、阀门Ⅵ(86)、阀门Ⅶ(87)、阀门Ⅷ(88)、阀门Ⅸ(89),打开阀门Ⅰ(81),使高温高尘烟气依次通过烟气主管道(11)、管道Ⅶ(77)进入增湿塔(5)的顶部,使烟气经增湿塔(5)降温至190℃~210℃后经过原料粉磨系统(4)对烟气中的大颗粒粉尘粉磨后作为水泥生料回收利用,原料粉磨系统(4)的上方通过收尘设备(9)收集烟尘后达标排入大气;
8)当水泥生产线系统(1)运行,烟气脱硝系统(2)、余热锅炉回收系统(3)、原料粉磨系统(4)出现故障不运行时,关闭阀门Ⅱ(82)、阀门Ⅲ(83)、阀门Ⅳ(84)、阀门Ⅴ(85)、阀门Ⅵ(86)、阀门Ⅶ(87)、阀门Ⅷ(88)、阀门Ⅸ(89),打开阀门Ⅰ(81),使高温高尘烟气依次通过烟气主管道(11)、管道Ⅶ(77)进入增湿塔(5)的顶部,使烟气经增湿塔(5)降温至110℃~150℃后进入收尘设备(9)处理达标排入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577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