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锥壳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7644.5 | 申请日: | 2020-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9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夕林;王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夕林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50000 西藏***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 电动汽车 充电 | ||
1.一种锥壳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22),安装座(22)固定在墙体(4)上,安装座(22)上固定充电桩(3),安装座(22)四角上垂直固定伸缩筒(14),伸缩筒(14)内设置伸缩弹簧(15),伸缩筒(14)伸缩端固定固定板(1810),固定板(1810)与安装座(22)平行,电动汽车(1)尾部设置母件机构,固定板(1810)上设置子件机构;
母件机构包括受电锥壳(6),受电锥壳(6)呈圆锥壳形,受电锥壳(6)尖端朝前并且同轴固定连通受电筒(5),受电筒(5)通过导线连接电动汽车(1)的充电系统;
子件机构包括充电杆(16),充电杆(16)轴线与受电筒(5)轴线平行,充电杆(16)尾端垂直固定在活动盘(12)上,活动盘(12)呈圆盘状,活动盘(12)设置在固定板(1810)的圆形沉孔(21)内,沉孔(21)直径大于活动盘(12)的直径,活动盘(12)与沉孔(21)壁通过螺旋簧片(11)连接,固定板(1810)背面设置适配孔(13),适配孔(13)与沉孔(21)连通并且适配孔(13)直径小于活动盘(12)的直径,充电线(2)一端连接充电杆(16),一端穿过适配孔(13)连接充电桩(3);
充电杆(16)与受电筒(5)为导电材质,母件机构和子件机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高度对应,两个母件机构分别连接电动汽车(1)的充电系统的正负极,两个子件机构分别连接充电桩(3),两充电杆(16)的间距与两受电筒(5)的间距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锥壳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子件机构还包括充电锥壳(7),充电锥壳(7)呈圆锥壳形,充电锥壳(7)的锥角与受电锥壳(6)的锥角相同,并且受电锥壳(6)的母线与充电锥壳(7)对应的母线平行,充电锥壳(7)尖端朝前并且其内同轴固定导向管(8),充电锥壳(7)尖端开口,导向管(8)内配合充电杆(16),导向管(8)尾端固定动板(9),充电杆(16)穿过动板(9),充电杆(16)上固定定板(18),动板(9)与定板(18)之间的充电杆(16)上套有复位弹簧(17),并且复位弹簧(17)两端分别与动板(9)与定板(18)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7)处于自然状态时充电杆(16)端部隐藏在导向管(8)内。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的锥壳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板(20),限位板(20)端部铰接在固定板(1810)上,限位板(20)上设置条形孔(19),条形孔(19)内配合充电杆(16),条形孔(19)的长度大于沉孔(21)直径并且条形孔(19)覆盖整个沉孔(21)的范围。充电杆(16)平移时限位板(20)也随之转动,充电杆(16)在条形孔(19)内移动,限位板(20)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活动盘(12)脱离沉孔(21)。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锥壳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受电筒(5)内壁上固定充电簧片(23),充电簧片(23)朝前倾斜。长时间运行充电杆(16)与受电筒(5)不一定完全同轴,充电簧片(23)压紧在充电杆(1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锥壳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充电杆(16)端部设置倒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夕林,未经李夕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76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位机器人及其调整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厢乘客拥挤监控与疏导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