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货运数据的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7957.0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9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贾斌;石秋芳;闫小勇;李新刚;高自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货运 数据 城市群 综合 发展 程度 评估 方法 | ||
1.一种基于货运数据的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所采集的公路货运数据,通过对数据预处理;
2)计算各城市群货车运次总量和城市群单位面积货车运次总量;
3)基于单位面积货车运次总量,采取变异系数法评估我国城市群内部发展均衡性;
4)划分货车运次数据为内部交互和对外交互两部分,采用城市群货车运次内部交互与城市群内外交互总量之比评估城市群内部交互相对强度;
5)基于CRITIC法,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指标;
6)采用层次凝聚聚类法对城市群的综合发展程度进行阶段划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货运数据的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各城市群货车运次总量包括城市群内部交互量和群内城市对外交互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货运数据的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变异系数法的计算公式为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其表达式为:
式中,xi为城市群内各城市单位面积货车运次,为城市群内各城市单位面积货车运次的均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货运数据的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CRITIC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①数据标准化处理—极差标准化处理法:
a.若评估指标xj为正指标,则:
b.若评估指标xj为逆指标,则:
式中,m为指标个数,n为城市群数量,为第i个城市群的第j项指标值,Maxj为指标j的最大值,minj为指标j的最小值;
②计算第j个评估指标所包告的信息量Cj:
式中,rij为指标i和j之间的相关系数;
③计算指标权重Wij:
将各城市群的三项指标值依次代入上述公式,得出三项指标的权重值,进而得到了评估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的评估指数,如式(6)所示:
F=0.307X1+0.389X2+0.304X3 (6)
式中,F为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值,X1为标准化后的城市群单位面积货车运次,X2为标准化后的城市群内城市单位面积货车出行总次数的变异系数,X3为标准化后的城市群内部交互相对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795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振膜和音频设备
- 下一篇:文字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