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售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11740.7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9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廖玉城;吴瑞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1/00 | 分类号: | G07F11/00;G07F11/16;G07F13/00;G07F13/10;G07F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售卖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售卖设备,包括存储系统、烹饪系统、供饮系统、出餐系统、多轴机器人及控制装置,存储系统用于提供盛餐件及容器,烹饪系统用于烹饪、并提供固态食品,供饮系统用于提供液态食品,出餐系统设有出餐平台,多轴机器人用于转移容器或盛餐件及容器,存储系统、烹饪系统的出料端、供饮系统及出餐平台分别布置于多轴机器人的操作范围内,控制装置与存储系统、烹饪系统、供饮系统、出餐系统及多轴机器人通信连接,用于提供烹饪好的固态食品及液态食品。该自动售卖设备能够现场烹饪,为消费者提供烹饪好的固态食品及液体食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售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售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售卖设备由于其可以进行商品自动化交易的优点,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实现24小时运营。自动售卖设备相对于传统商品人工售卖模式,能减少了人工经营成本,降低了对生产经营场所的要求。传统的自动售卖设备大多采用低温存储的方式,售卖无需加热的食品。
目前,部分自动售卖设备能够现场制作食品进行供应,当其供应的食品品种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售卖设备,能够现场烹饪,为消费者提供烹饪好的固态食品及液体食品。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售卖设备,包括存储系统、烹饪系统、供饮系统、出餐系统、多轴机器人及控制装置,存储系统用于提供盛餐件及容器,烹饪系统用于烹饪、并提供固态食品,供饮系统用于提供液态食品,出餐系统设有出餐平台,多轴机器人用于转移容器或盛餐件及容器,存储系统、烹饪系统的出料端、供饮系统及出餐平台分别布置于多轴机器人的操作范围内,控制装置与存储系统、烹饪系统、供饮系统、出餐系统及多轴机器人通信连接,用于提供烹饪好的固态食品及液态食品。
上述自动售卖设备,利用烹饪系统可以进行固态食品的烹饪加工,获得所需的加工食品;而供饮系统设置,可以提供液体食品,利用控制装置进行联动控制。使用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如选择购买套餐时,该烹饪系统及供饮系统可以分别进行动作,烹饪系统可以将预先存储的固态食料进行烹饪获得固态食品,该固态食品利用盛餐件进行盛放,然后利用多轴机器人将盛放有固态食品的盛餐件转移至出餐平台,然后利用出餐平台将固态食品输送给消费者。此时,多轴机器人可以将存储系统中的容器转移至供饮系统的出液端,然后将存储有液体食品的容易转移至出餐平台进行出餐。如此可以现场烹饪获得固态食品,同时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液体食品,有利于提高自动售卖设备的竞争性。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存储系统包括用于提供盛餐件的第一存储装置;烹饪系统包括用于缓存固态食品的缓存装置、以及用于对固态食品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
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包括托物件、用于带动托物件往复移动的输送单元、以及加热单元,输送单元设有进料端及出料端,加热单元设置于进料端及出料端之间,并形成加热区;
第一转移机构,第一转移机构用于将缓存装置中的固态食品转移至进料端;及
第二转移机构,第二转移机构用于将出料端的固态食品转移至预设位置的盛餐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送单元包括第二动力源、柔性传动件、以及与柔性传动件传动配合的主动轮及从动轮,第二动力源用于驱动主动轮转动,并带动柔性传动件移动,托物件固设于柔性传动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单元设有设置于加热区的加热器,加热器与输送单元间隔设置形成供托物件及固态食品穿过的加热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移机构包括第二支撑件、用于承接固态食品的承接件、驱动承接件转动的第三动力源、以及带动第三动力源沿第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三伸缩单元,第二支撑件与进料端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17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