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研磨工具制造系统以及研磨工具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12186.4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5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丁尚军;唐莉;周健平;郁正义;吴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3M材料技术(合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18/00 | 分类号: | B24D1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艳江;严小艳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研磨 工具 制造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磨工具制造系统,包括:上框架体和下框架体;以及装载盘,装载盘设置在下框架体的内腔内并且被构造成装载一个或多个工具本体。上框架体适于被驱动成朝向下框架体运动以将磨料组件夹置在两者之间,使得磨料组件与上框架体和下框架体分别形成密封的上腔和下腔。研磨工具制造系统构造成控制上腔和下腔内的压力,以使磨料组件由于上腔与下腔之间的压力差而被吸附并接合至一个或多个工具本体的研磨基体部,以制造一个或多个研磨工具。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研磨工具制造方法。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研磨工具制造系统和研磨工具制造方法,能够简化研磨工具的制造,实现磨料组件与工具本体的良好接合,提高了制造质量和制造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磨工具制造系统以及研磨工具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在加工领域,研磨工具是对工件表面进行精加工的常用工具。磨头是一种常见的研磨工具,用于对工件表面进行抛光等表面加工,一般包括磨头本体以及包覆在磨头本体上的磨料层。磨头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例如,根据形状,磨头可以分为圆柱形磨头、半球形磨头、圆弧形磨头、圆锥形磨头、圆盘形磨头等等;根据所使用的粘结剂不同,磨头可以分为陶瓷基磨头、树脂基磨头、电镀磨头、砂皮包覆磨头等等。其中,砂皮包覆磨头是指将磨料层以预定的形状包覆在磨头本体的表面上以形成研磨面。在研磨面为曲面的砂皮包覆磨头的一种现有制造技术中,将带有背衬层的磨料组件剪切成预定的形状,然后将背衬的没有涂覆磨料颗粒的一侧表面贴附至磨头本体,以将磨料包覆在磨头本体的表面上。一方面,这种磨头制造方法较为复杂,并且在磨料组件贴附之前因切割易于造成缺陷,效率低下,这在磨料经人工贴附至磨头本体的情况下尤为明显。另一方面,对于磨料经人工贴附至磨头本体的情况,磨料在磨头本体上的贴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工操作的规范性,难以保证磨头成品的制造质量,易于出现诸如褶皱、溢胶、移位、精度不够等质量缺陷,对于磨料层所使用的背衬延展性较差的情况,更是如此,甚至出现磨料破坏的情况。
因此,有待改进研磨工具的制造,使得研磨工具的制造简单、高效,并且能够提高研磨工具的制造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改进的研磨工具制造系统和研磨工具制造方法,以简化研磨工具的制造,实现磨料组件与工具本体的良好接合,以减少甚至避免在将磨料组件接合至工具本体的过程中出现质量缺陷,提高研磨工具的制造质量和制造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研磨工具制造系统。该研磨工具制造系统包括:上框架体和下框架体,上框架体的内腔和下框架体的内腔朝向彼此开口;以及装载盘,装载盘设置在下框架体的内腔内并且被构造成装载一个或多个工具本体,装载盘适于被驱动成朝向下框架体的开口运动或者朝向下框架体的底壁运动。上框架体适于被驱动成朝向下框架体运动以将磨料组件夹置在上框架体与下框架体之间,使得磨料组件覆盖上框架体的开口和下框架体的开口,磨料组件与上框架体形成密封的上腔,并且磨料组件与下框架体形成密封的下腔。研磨工具制造系统构造成控制上腔和下腔内的压力,以使得磨料组件由于上腔与下腔之间的压力差而被吸附并接合至一个或多个工具本体的研磨基体部,以制造一个或多个研磨工具。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研磨工具制造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上框架体的内腔内,并且构造成将上腔内的温度加热至预定温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研磨工具制造系统还包括预处理装置,预处理装置构造成在磨料组件被吸附至工具本体的研磨基体部之前对磨料组件进行预处理,以在磨料组件中形成多个狭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处理装置为激光照射装置。
磨料组件包括磨料层和背衬层,磨料层经底胶层结合在背衬层的一侧表面,并且背衬层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粘合剂以将磨料组件粘结至工具本体的研磨基体部。该粘合剂例如为压敏粘合剂或热敏粘合剂。多个狭缝中的每个狭缝穿透磨料层和底胶层,但不穿透背衬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材料技术(合肥)有限公司,未经3M材料技术(合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21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