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微通道合成4-甲氧基-3-联苯基肼盐酸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16555.7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2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银;雷进海;彭军;陈志超;范秀嘉;黄卫荣;谭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41/02 | 分类号: | C07C241/02;C07C243/22;C07C245/20;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3000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通道 合成 甲氧基 联苯 盐酸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微通道合成4‑甲氧基‑3‑联苯基肼盐酸盐的方法,属于农药中间体合成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将3‑氨基‑4‑甲氧基联苯溶液和亚硝酸盐溶液在微通道中混合,并进行重氮化反应,再将所得反应产物加入亚硫酸盐溶液中进行反应,然后依次经连二硫酸盐还原、盐酸水解,即得4‑甲氧基‑3‑联苯基肼盐酸盐。本发明显著提高了3‑氨基‑4‑甲氧基联苯的转化率和生产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并将重氮化反应的时间缩短到几分钟,甚至几十秒,进一步还能大大减少亚硝酸盐的用量,重氮化反应全过程无需转移,避免了泄露问题,环保安全,生产效率又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中间体合成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微通道合成4-甲氧基-3-联苯基肼盐酸盐的方法。
背景技术
4-甲氧基-3-联苯基肼盐酸盐是一种合成联苯肼酯的重要中间体。目前主要采用传统釜式亚硝酸钠重氮化反应来生产4-甲氧基-3-联苯基肼盐酸盐,制备路线如下:
该生产方法需采用大量的盐酸作为溶剂,在低温的条件下缓慢加入亚硝酸钠水溶液,使3-氨基-4-甲氧基联苯发生重氮化反应,然后经过一系列其它反应来生成目标产物。该生产方法中,亚硝酸钠加入量很大,导致会生成大量气体,且加料过程中物料较难控制,有较大安全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亚硝酸钠用量少、更加安全可控的4-甲氧基-3-联苯基肼盐酸盐合成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微通道合成4-甲氧基-3-联苯基肼盐酸盐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微通道合成4-甲氧基-3-联苯基肼盐酸盐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3-氨基-4-甲氧基联苯溶液和亚硝酸盐溶液在微通道中混合,并进行重氮化反应,得到反应产物;
(2)将步骤(1)得到的反应产物加入亚硫酸盐溶液中进行反应,再依次经连二硫酸盐还原、盐酸水解,即得4-甲氧基-3-联苯基肼盐酸盐。
微通道反应器是一种新型的、微型化的连续流动的管道式反应器。上述合成方法将3-氨基-4-甲氧基联苯在微通道内进行重氮化反应,不但原料混合效果极佳,而且温度控制非常精确,显著提高了3-氨基-4-甲氧基联苯的转化率和生产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使4-甲氧基-3-联苯基肼盐酸盐的收率达到86%以上,同时还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将重氮化反应的时间从传统的数小时缩短到几分钟,甚至几十秒,显著提高了反应效率。微通道反应器材质为特种玻璃和碳化硅,计量泵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和钛,耐腐蚀性优良,避免了常规反应器中存在的严重腐蚀设备的问题;从进料到反应,全过程都为连续流反应,避免了常规间歇反应中需要额外配置装置和转移过程中出现泄露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3-氨基-4-甲氧基联苯溶液和所述亚硝酸盐溶液在进行所述混合前都先经过预冷处理。
优选地,所述3-氨基-4-甲氧基联苯溶液中的3-氨基-4-甲氧基联苯和亚硝酸盐溶液中的亚硝酸盐的摩尔比为3-氨基-4-甲氧基联苯:亚硝酸盐=1:(1.05~1.3)。上述合成方法能大大减少亚硝酸盐的用量,而减少副产物气体的产生,更加环保安全。
优选地,所述重氮化反应在盐酸存在下进行。
更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3-氨基-4-甲氧基联苯和盐酸的摩尔比为3-氨基-4-甲氧基联苯:盐酸=1:(1-1.5)。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反应温度为-5~15℃。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3-氨基-4-甲氧基联苯溶液和亚硝酸盐溶液在微通道中的反应停留时间为30s~120s。上述重氮反应在微通道中仅需反应30s~120s即能得到收率比较高的4-甲氧基-3-联苯基肼盐酸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65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