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胚培养技术1年4代加速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0244.8 | 申请日: | 202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1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诚;付凯勇;李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石河子开发区金石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朱永慧;汤洁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 技术 加速 强冬性 小麦 杂交育种 进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农业科研技术,涉及领域属于作物育种学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胚培养技术1年4代加速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主要包括:第一步:小麦幼胚培养技术;第二步:幼苗人工春化处理技术;第三步:小麦植株生殖生长调控技术;第四步:杂交育种后代系统1年4代加速基因纯合技术。该方法操作简便、程序可控、经济实用,完全是针对强冬性小麦利用胚培养技术、人工春化处理技术、生殖生长调控技术和杂交育种后代系统1年4代加速基因纯合技术,在室内培养可控条件下,大幅度缩短强冬性小麦的生育期,加快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进程,实现一年4代强冬性小麦育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科研技术,涉及领域属于作物育种学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胚培养技术1年4代加速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胚培养技术是目前从事小麦育种和研究中常用技术。该技术可以加快育种及科研材料的繁殖进程为研究冬小麦育种材料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规律以及加快育种进程提供试验材料。因此,冬小麦胚培养技术是从事小麦育种及科学研究的基础性试验技术。
冬小麦胚培养技术,利用胚作为外植再生体进行组织培养,快速获得再生植株加快育种进程的方法。以前人们利用花药、幼穗、顶端分生组织等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近年来发展出利用幼胚和成熟胚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再生技术。目前与本方法最接近的已有发明技术是叶兴国等(一种小麦组织培养的方法,申请(专利)号:CN200910237362.1)。该方法首先将小麦胚诱导培养成胚性愈伤组织;再将所述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培养成小麦再生植株;所述诱导培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小麦胚依次用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用不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再用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得到胚性愈伤组织。叶兴国发明的技术没有针对性的利用胚培养技术加快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进程提出具体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由于强冬性小麦具有田间生育期长,忍耐外界低温能力较强,春化时间较长的特性,并且因此小麦在室内种植培养时,时常会表现出植株“疯狂分蘖”而不能抽穗结实现象,或是有的强冬性小麦品种即使勉强通过春化阶段,不同植株间生长发育不一致从而造成无法进行统一试验处理的问题。
目前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杂交育种选育产生的后代系统材料,在新疆南、北疆麦区田间全生育期一般为240-280d左右,通常一个强冬性小麦种植年度只能田间种植1代,从而使得育种后代系统材料性状基因纯合速度较慢。这也是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通过田间选择方法选育新品种,存在育种周期较长,一般最快需要经过至少8-10年才能培育出新品种的原因。如何缩短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漫长的育种周期,加速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进程,提高新品种选育效率,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程序可控、经济实用的胚培养技术1年4代加速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该方法完全是针对强冬性小麦利用胚培养技术、人工春化处理技术、生殖生长调控技术和杂交育种后代系统1年4代加速基因纯合技术,在室内培养可控条件下,大幅度缩短强冬性小麦的生育期,加快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进程,实现一年4代,为研究强冬性小麦育种材料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规律,以及加快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进程提供试验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胚培养技术1年4代加速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第一步:小麦幼胚培养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石河子开发区金石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石河子大学;石河子开发区金石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0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