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5114.3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4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阿久津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M17/013 | 分类号: | G01M17/013;G01M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激振时的共振抑制与上下方向尺寸的小型化的激振装置。激振装置(1)包括:前后的载置板(5、6),具有开口(5g、6g);底座板部(8),配置在载置板(5、6)的下方;斜面部(3、3),固定有载置板(5、6)及底座板部(8);第一辊(17)及第二辊(16),位于开口(5g、6g)的下方;液压致动器(12),具有朝车轮(W)的前后方向对第二辊(16)进行激振的液压缸(12a);以及支架(12c),下端部被固定于底座板部(8),上端部被固定于载置板(5、6),并且支撑液压缸(12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振装置,其对激振对象车辆的各车轮进行激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激振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者。所述激振装置适用于实施四轮车辆的耐久测试的车辆检查装置,具备左右前轮用及左右后轮用的共计四个激振机。四个激振机各自对于对应的车轮进行激振,包括:上下用致动器(actuator),产生上下方向的振动;载置台,受上下用致动器激振;前后用致动器,内置在载置台内,产生前后方向的振动;以及振动板,受所述前后用致动器驱动。
所述车辆检查装置中,在各车轮被载置于载置台的情况下,前轮用激振机的振动板以斜斜地倾斜的姿势而从前轮的前方抵接,后轮用激振机的振动板以斜斜地倾斜的姿势而从后轮的后方抵接。并且,各车轮通过上下用致动器而在上下方向受到激振,并且通过前后用致动器而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受到激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1473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所述专利文献1的激振装置,需要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用致动器、及内置有前后用致动器的载置台,因此激振装置的尺寸尤其是上下方向的尺寸大型化,前后方向的共振频率将下降。为了避免此现象,考虑通过省略上下用致动器,而将前后用致动器大型化,由此来朝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对车轮进行激振。但是,若像这样构成,则前后用致动器的激振构件为承受弯曲载荷的结构,因此在前后用致动器的运行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所述激振构件周边的共振,从而有从载置台撕扯前后致动器的力产生作用。其结果,前后用致动器有可能相对于载置台而产生晃动,或者产生前后用致动器的故障。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激振时的共振抑制与上下方向尺寸的小型化的激振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激振装置1,对激振对象车辆V的多个车轮W分别进行激振,所述激振装置1包括:载置板部(前载置板5及后载置板6),用于载置各车轮W;底板部(底座板部8、可动底座板11),以在上下方向与载置板部之间隔开间隔的方式而配置在载置板部的下方;第一固定部(斜面部3、轴承部15),在载置板部及底板部之间延伸,被固定于底板部,并且在支撑载置板部的状态下固定于载置板部;车轮支撑部(第一辊17、第二辊16),支撑各车轮的下侧;致动器(液压致动器12),具有激振部(液压缸12a),所述激振部连结于车轮支撑部,朝各车轮W的前后方向对车轮支撑部进行激振;以及支撑部(支架12c),下端部被固定于底板部,上端部被固定于载置板部,并且支撑致动器的激振部(液压缸12a)。
根据所述激振装置,支撑着各车轮的下侧部的车轮支撑部通过致动器的激振部而朝各车轮的前后方向受到激振。而且,致动器的激振部是由支撑部予以支撑,所述支撑部的下端部被固定于底板部,上端部被固定于载置板部。进而,第一固定部被固定于底座板部,并且在支撑载置板部的状态下固定于载置板部。由此,在致动器的运行过程中,能够利用底板部及载置板部这两者来牢固地支撑作用于支撑部的弯曲载荷。其结果,能够提高激振时的激振部周边的刚性,能够使固有振动频率即共振频率高频化,因此能够抑制激振部周边的底板部等的共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51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雷击保护
-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敞开式车顶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