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营养米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1514.5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1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路祺;朱明华;路环溪;路舒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路祺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A23L7/10;A23L11/00;A23L19/00;A23L25/00;A23L29/30;A23L31/00;A23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齐宝玲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营养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营养米及其制备工艺,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所述营养米主要由食品原料与药食两用食材原料按照(2~3):1的质量比混合加工而成;其中,所述食品原料主要由谷物和豆类按照(4~9):1的质量比组成;且所述谷物至少选用大米、糯米、小米、黑米中的一种,所述豆类选用黑豆、红豆或黄豆;及所述食品原料还包括粗粮和辅料,并依据营养米具体的食用人群而选用不同的药食两用食材原料。本发明通过将食材原料除尘除杂、预处理干净后紫外灭菌并真空塑封包装得到营养米。通过本发明制备的营养米食用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且制备工艺简单,适于工业推广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营养米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而药以食源,且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还可充饥,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效果。
大米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约占粮食作物栽培面积的四分之一,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我国稻谷年消耗量在1.90亿吨左右,有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人均年消费大米110公斤左右。且大米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人民的主要食品,通常以米粥或米饭形式食用。因此食用具有提高免疫力及具有特异性的营养米是提高身体健康和改善个人体质的较好选择之一。
因此,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程度加剧,针对不同人群所需营养进行的食品开发迫在眉睫,以及如何提供一种食用口感好、营养价值高、适用性广的营养米及其制备工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营养米及其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营养米,所述营养米主要由食品原料与药食两用食材原料按照(2~3):1的质量比混合加工而成;其中,所述食品原料主要由谷物和豆类按照(4~9):1的质量比组成;且所述谷物至少选用大米、糯米、小米、黑米中的一种,所述豆类选用黑豆、红豆或黄豆。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营养米中,所述食品原料还包括粗粮和辅料;所述粗粮选用荞麦和/或燕麦,所述辅料选用胡萝卜、红糖、葡萄干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其中,所述粗粮的添加量占所述食品原料质量的15~30%,所述辅料的添加量占所述食品原料质量的5~15%。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营养米中,所述药食两用食材原料依据营养米具体的食用人群而选用不同的食材原料。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营养米中,若所述营养米适用于成年女性食用,所述药食两用食材原料由以下原料组成,按照质量配比计,薏米:大枣:茯苓:枸杞子:莲子=5~10:30~40:1~5:1~2:5~10;
相应地,所述食品原料由以下原料组成,按照质量配比计,大米:红豆:荞麦:胡萝卜:红糖=40~45:10~15:15~20:10~15:10~1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开的药食两用食材大枣补气血、养容颜、调失眠;茯苓对心神不安、睡眠紊乱有积极的调理作用;枸杞子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称其为“久服轻身不老、耐寒暑”,有延衰抗老的功效,又名“却老子”,且枸杞子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并含有甜菜碱、玉蜀黍黄素、酸浆果红素等特殊营养成分,使其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功效;薏米是传统的药食兼用谷物资源,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其营养价值丰富且兼具药理作用,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抗肿瘤、降血糖和止痛等功效;莲子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因此将上述食材原料合用可调理血气运行,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力及吸收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路祺,未经路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15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