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桩低应变检测用多工况模拟组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4868.5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0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华;朱甲龙;孔昊泉;王晓泉;汪俊;汪涛;姚进;谢全全;王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
主分类号: | G09B25/04 | 分类号: | G09B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桩低 应变 检测 工况 模拟 组合 装置 | ||
1.一种基桩低应变检测用多工况模拟组合装置,包括圆柱状模拟桩(1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桩(10)的外部套设有遮光袋(20),所述模拟桩(10)包括最少一根第一桩体(11),所述第一桩体(11)的首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柱(111),所述第一桩体(11)的尾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柱(111)相匹配的第一螺孔(112);所述模拟桩(10)还包括公封头(12)、母封头(13),所述公封头(12)包括圆柱状第一柱体(121),所述第一柱体(121)的首端设置有与第一螺孔(112)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柱(122);所述母封头(13)圆柱状第二柱体(131),所述第二柱体(131)的尾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柱(111)相匹配的第二螺孔(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桩低应变检测用多工况模拟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体(11)的外周设置有环形槽(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桩低应变检测用多工况模拟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桩(10)的外部套设有圆管(14),所述圆管(14)的侧壁沿着圆管(14)轴向设置有第一开口缝(1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桩低应变检测用多工况模拟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体(11)的侧壁设置有贯穿孔(1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桩低应变检测用多工况模拟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桩(10)的外部套设有圆台状套件(15),所述套件(15)的中央设置有与第一桩体(11)相匹配的通孔(151),所述套件(15)的侧壁沿着套件(15)轴向设置有第二开口缝(1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桩低应变检测用多工况模拟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桩(10)还包括圆柱状第二桩体(16)、圆柱状弹性棒(17),所述第二桩体(16)的外径等于第一桩体(11)的直径,所述第二桩体(16)的首端设置有与第二螺孔(132)相匹配的第三螺纹柱(161),所述第二桩体(16)的尾端设置有与弹性棒(17)相匹配的盲孔(162),所述盲孔(162)为圆孔状结构;所述弹性棒(17)的尾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柱(111)相匹配的第四螺孔(17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桩低应变检测用多工况模拟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棒(17)设置在盲孔(162)的内部,所述弹性棒(17)的首端与盲孔(162)的孔底之间设置有空腔(16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桩低应变检测用多工况模拟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棒(17)设置在盲孔(162)的内部,所述弹性棒(17)的首端抵紧盲孔(162)的孔底。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桩低应变检测用多工况模拟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体(11)、公封头(12)、母封头(13)、圆管(14)、套件(15)和第二桩体(16)均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所述弹性棒(17)采用聚乙烯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桩低应变检测用多工况模拟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模拟桩(10)表面的安装缝隙处填充黄油制成黄油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未经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48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路由器的物联网信息获取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板式物料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