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电堆自动堆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36439.1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5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夏沙;史建鹏;胡立中;李洪涛;张新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2404 | 分类号: | H01M8/24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孟欢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自动 堆叠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堆自动堆叠装置,其包括架体、自动堆叠抱具、升降机构、横向驱动机构和纵向驱动机构,架体包括工作台和机体,机体竖向设置;自动堆叠抱具包括第一移动限位机构、固定限位机构和两第二移动限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与之驱动连接的支架,第一电机固定于机体顶端;横向驱动机构包括横向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移动限位机构与横向驱动装置驱动连接;纵向驱动机构包括外部驱动装置,两第二移动限位机构与外部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电堆自动堆叠装置,将电堆物料通过支架的升降运动和送料机构的水平方向单向运送其他待装配电堆物料,可以实现分解动作的同步进行,有效提升装配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电堆堆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堆自动堆叠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燃料电池电堆堆叠多为手工堆叠,少数自动堆叠方案为移载机构将物料抓取后移动至堆叠工位,随后向下移动至下端板,将物料一片一片的按指定顺序进行装配,物料的堆叠位置随着电堆高度增加而变化。该堆叠方法的缺点是移载机构堆叠位置需根据每片物料的厚度进行预先设定,该预设位置为理论位置,与实际位置存在一定差异,随着物料数量增加位置误差累加,极端情况可能出现移载机构与电堆干涉;同时,移载机构带着物料向下堆叠移动过程中,要求物料边沿与电堆抱具不接触,对移载机构移动精度、物料尺寸精度都要求较高,同时堆叠节拍大大增加。
相关技术中,通过带地轨机器人对燃料电池进行堆叠组装,对电堆物料进行流水线上料,机器人在固定上料点抓取物料,然后进行电堆组装。
但是,装配过程主要由机器人及地轨运动配合完成,机器人的节拍限制了整个产线的生产效率,也加大了对机器人精度的要求装配过程中不能有效提升装配效率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自动堆叠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燃料电池自动堆叠过程中不能有效提升装配效率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自动堆叠装置,其包括架体、自动堆叠抱具、升降机构、送料机构、横向驱动机构和纵向驱动机构,所述架体包括工作台和机体,所述机体竖向设置;自动堆叠抱具包括第一移动限位机构、固定限位机构和两第二移动限位机构,所述固定限位机构固定设置;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与之驱动连接的支架,第一电机固定于机体顶端,支架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升降运动,用于将电堆物料下端板载运至堆叠位置;送料机构连接于架体上,带动除了下端板之外的其他待堆叠物料运送至堆叠位置;横向驱动机构包括横向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移动限位机构与横向驱动装置驱动连接,在其驱动下靠近或远离固定限位机构,形成电堆物料的宽度限位空间;纵向驱动机构包括外部驱动装置,两第二移动限位机构与外部驱动装置驱动连接,在其驱动下相互靠近或远离,形成电堆物料的长度限位空间;所述第一移动限位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导向杆(211),所述固定限位机构为两个固定导向杆(221),两固定导向杆(221)分别与一第一导向杆(211)横向相向设置,所述横向驱动装置包括两个第二电机 (41),两第二电机(41)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架与第一导向杆(211)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锁紧装置,其包括抱具支撑座、定位传感器、第一气缸和第一压紧板,所述固定限位机构支撑于抱具支撑座上;定位传感器连接于架体上,用于定位抱具支撑座;第一气缸固定抱具支撑座上;第一压紧板与第一气缸驱动连接,其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将抱具支撑座压紧于工作台上。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检测机构,其包括高度测量传感器,连接于架体上并位于堆叠位置的上方,用于检测下端板上表面的多个高度值和落位于下端板上的其他电堆物料最上方的物料的多个高度值。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压紧装置,其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压紧板,所述第二气缸连接于抱具支撑座上,所述第二压紧板与第二气缸驱动连接,在第二气缸的驱动下将堆叠完成的电堆物料压紧。
一些实施例中,两所述第二移动限位机构为两个纵向相向设置的第二导向杆,外部驱动装置通过两第二连接架分别与一第二导向杆驱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64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自动排水的低温冷库门
- 下一篇:一种有效除去烧结炉烟气中二噁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