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米发酵生产海藻糖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537981.9 申请日: 2020-06-12
公开(公告)号: CN111996224A 公开(公告)日: 2020-11-27
发明(设计)人: 宋建民;王德海;宛荣生;张琴;王颂;黄祥君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民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P19/12 分类号: C12P19/12;C12P19/14;C12P19/18;C07H1/06;C07H3/04
代理公司: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代理人: 苏友娟
地址: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大米 发酵 生产 海藻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米发酵生产海藻糖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取适量的啤酒废酵母加入蒸馏水稀释后,经100‑120目的筛过滤2‑4次得酵母悬浮液,离心获得酵母纯液,将酵母纯液接种到培养基上,30℃‑45℃条件下在振荡培养箱中培养25‑30小时,选择纯净的酵母菌株,然后对菌株进行培养培养,采用倾斜放置的方式进行培养,得淀粉酶,然后摇瓶培养,得糖化酶、菌种液混合物,本发明涉及海藻糖生产技术领域。该大米发酵生产海藻糖的方法,通过以大米加工的淀粉为原料发酵生产海藻糖,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利用吸附分离柱和乙醇分级洗脱的方法,提高了海藻糖的纯度和转化率,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提高了企业的利润,选取海藻糖含量高的酵母菌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藻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米发酵生产海藻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藻糖(Trehalose)是由两分子葡萄糖通过a-1,1糖苷键结合的非还原性双糖,最初是Wiggers从黑麦的麦角中首次分离出来,后来发现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藻类及无脊椎动物体内,海藻糖是--种安全的天然糖类,无毒无害,对人体无副作用,具有优质甜味、非着色性、耐酸、耐热、低吸湿性等特性,它还具有其他双糖所没有的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当生物细胞处于饥饿、干燥、高温、高渗透压等恶劣环境时,胞内海藻糖含量迅速上升,对多种大分子具有保护作用,从而维持生物体生命特性,外源性的海藻糖同样随生物和生物大分子有良好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因此在科学界素有“生命之糖”的美誉,随着其独特的生物学性质及功能的发现,海藻糖逐渐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海藻糖是一种稳定的非还原性双糖,广泛存在于海藻酵母、霉菌、食用菌等生物体内,其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制品、食品保存,化妆品等方面;海藻糖对生物体有神奇的保护作用,因为海藻糖在高温、高寒、高渗透压及干燥失水等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在细胞表面能形成独特的保护膜,有效地保护蛋白质分子不变性失活,从而维持生命体的生命过程和生物特征。

现在的海藻糖工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以从酵母中提取海藻糖的方式,虽然该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制造成本高,产品原料价格偏高,企业的利润低,目前国内以木薯、甘蔗、玉米等为原料发酵海藻糖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以木薯、甘蔗、玉米等为原料的时候,需要对木薯、甘蔗、玉米等原料进行精细加工,使其成为淀粉类物质,加工的成本较高,而且现有技术生产的海藻糖纯度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大米发酵生产海藻糖的方法,解决加工的成本较高,而且现有技术生产的海藻糖纯度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大米发酵生产海藻糖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取适量的啤酒废酵母加入蒸馏水稀释后,经100-120目的筛过滤2-4次得酵母悬浮液,离心获得酵母纯液,将酵母纯液接种到培养基上,30℃-45℃条件下在振荡培养箱中培养25-30小时,选择纯净的酵母菌株,然后对菌株进行培养培养,采用倾斜放置的方式进行培养,得淀粉酶,然后摇瓶培养,得糖化酶、菌种液混合物;

S2:选取品种良好的大米原料,将大米原料用水进行浸泡,大米与水的体积比例为1:2,浸泡时间为8-12小时,将浸泡好的大米研磨至细度为50~100目,调节大米浆浓度到15~17Be°,并用碱调大米浆pH至5.4~5.8,得到经调配的大米浆然后加入适量的耐高温淀粉酶和纯净水,搅拌均匀后放置35℃~45℃环境下保存1~2小时,再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液化,得液化混合物,将液化混合物进行脱渣过滤,过滤掉糖液里的大米蛋白渣,并降温至45℃~46℃,得到脱渣糖料;

S3:采用吸附分离柱作为分离装置,液化混合物以2-4mL/s的流速加入分离柱,收取20-50分钟的洗脱液,在洗脱液中按照2:1的体积比加入葡萄糖溶液,再加入少量溶于缓冲液的海藻糖合成酶,在室温条件下反应24-26小时灭酶,然后依次经过浓缩、离心、烘干后获取粗制海藻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民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民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79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