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强型汽车保险杠安装支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9275.8 | 申请日: | 2020-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8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金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16 | 分类号: | B62D65/16;B60R1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浦***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型 汽车 保险杠 安装 支架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强型汽车保险杠安装支架结构,涉及汽车保险杠技术领域,其包括保险杆本体,所述保险杆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下表面与通槽内壁的背面搭接,所述通槽开设在车头的下表面。该加强型汽车保险杠安装支架结构,通过齿轮、第一齿杆、第二齿杆、卡杆、固定杆、卡槽、通孔和扭动装置的相互配合,当工作人员把固定板伸入到通槽内并释放扭动装置,第一弹簧得到释放并伸长,在第一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卡杆穿过通孔并伸入到卡槽内,实现了保险杆本体的快速固定,使无经验者也能准确快速的对保险杆本体进行安装,降低了保险杆本体的更换成本,提高了保险杆本体更换过程的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保险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强型汽车保险杠安装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许多年以前汽车前后保险杠是用钢板冲压成槽钢,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的,与车身有一段较大的间隙,看上去十分不美观。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
当汽车保险杠被损坏,需要进行更换,保险杠的安装过于复杂,需要较多的工具进行辅助,车主一般没有经验,自己无法进行汽车保险杠的更换,汽车4S维修店的报价较高,导致现有的汽车保险杠更换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强型汽车保险杠安装支架结构,解决了保险杠的安装过于复杂,需要较多的工具进行辅助,车主一般没有经验,自己无法进行汽车保险杠的更换,汽车4S维修店的报价较高,导致现有的汽车保险杠更换成本过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强型汽车保险杠安装支架结构,包括保险杆本体,所述保险杆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下表面与通槽内壁的背面搭接,所述通槽开设在车头的下表面,且固定板的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且滑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滑块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底端与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杆相靠近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相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齿杆的正面与齿轮的背面传动连接,且齿轮的正面与第二齿杆的背面传动连接,所述齿轮的下表面与扭动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扭动装置卡接在保险杆本体的正面,所述扭动装置位于固定板的前方,且固定杆的右端与卡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杆的右端穿过通孔并延伸至卡槽内,且通孔开设在车头的右侧面,所述通孔内壁的左侧面与通槽内壁的右侧面相连通,且卡槽开设在插板的左侧面,所述插板的外表面与通孔的内表面搭接,且插板的下表面与保险杆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插板分别位于固定板的左右两侧。
所述连接杆顶端的右侧面与卡板的左侧面搭接,且卡板的背面通过销轴与固定板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卡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卡板的下表面与定位块的上表面搭接,且定位块的上表面与通槽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位于固定板的前方,所述卡板的右侧面与第二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的右端与限位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且限位板的背面与固定板的正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险杆本体的上表面与两个缓冲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缓冲块的内表面与车头的下表面搭接。
优选的,所述扭动装置包括轴承,且轴承卡接在保险杆本体的下表面,所述轴承内套接有转轴,且转轴的顶端与齿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底端与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形状为圆形,且挡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形状为T形,且滑块的形状为T形。
优选的,所述卡板的形状为L形,且限位板的形状为矩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金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金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92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