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1513.9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4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干水;韩占光;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0 | 分类号: | B22D11/10;B22D11/11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程力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钢 包开浇时 引流 排除 方法 | ||
1.一种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升至高位的保护套管下方和中间罐上沿之间的空间设置能移动的导流溜槽;连铸钢包上升至高位且从钢水接受位直接旋转至浇注位,开浇准备就绪且安装好保护套管后,导流溜槽移入至保护套管正下方的工作位,开启钢包滑动水口,引流砂流入导流溜槽,被导流至中间罐上的溢流口内或直接导流至中间罐外的溢流罐内,引流砂导流完毕且有钢水流出后,导流溜槽移出至中间罐外不影响中间罐吊运的等待位,钢水流入中间罐,连铸钢包下降至低位,保护套管浸入中间罐钢水内,完成开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引流砂导流过程中钢水不能自动流出时,先移出工作位的导流溜槽,再移除保护套管,再移入导流溜槽至工作位,然后进行烧氧操作,引流砂及烧氧产物落入导流溜槽,被导流至中间罐上的溢流口内或直接导流至中间罐外的溢流罐内,引流砂及烧氧产物导流完毕且有钢水流出后,导流溜槽移出至中间罐外不影响中间罐吊运的等待位,钢水流入中间罐,关闭钢包滑动水口,安装保护套管,开启钢包滑动水口,钢水再次流出,连铸钢包下降至低位,保护套管浸入中间罐钢水内,完成开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导流完毕且钢水流出的判断标准是,流出的引流砂或引流砂及烧氧产物呈现红色并有零星钢花出现。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导流溜槽的移入和移出采用自动或电启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导流溜槽的移动方式为平移或摆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导流溜槽的移动方式采用摆动时,高度上的最大活动幅度不超过100mm。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导流溜槽的外壳采用焊接钢结构,内壁设有能耐火材料,具有短时间承接少量钢水的能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其特征在于:耐火材料为耐火砖或耐火浇注料,厚度20mm~60mm。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其特征在于:连铸钢包上升至高位时,浇注位的保护套管下方和中间罐上沿之间的间距为200mm~350mm,导流溜槽的倾斜角为3°~1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导流溜槽的高度和宽度满足在工作位上引流砂完全落入且不会溢出、长度满足将引流砂导流至中间罐上的溢流口内或直接导流至中间罐外的溢流罐内,导流溜槽的高度为100mm~150mm、宽度为400mm~800mm、长度为700mm~20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南方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151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扭矩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铜管冷却式桉叶油提纯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