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1513.9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4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干水;韩占光;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0 | 分类号: | B22D11/10;B22D11/11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程力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钢 包开浇时 引流 排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在上升至高位的保护套管下方和中间罐上沿之间的空间设置能移动的导流溜槽;连铸钢包上升至高位且从钢水接受位直接旋转至浇注位,开浇准备就绪且安装好保护套管后,导流溜槽移入至保护套管正下方的工作位,开启滑动水口,引流砂流入导流溜槽,导流至中间罐上的溢流口内或直接导流至中间罐外的溢流罐内,引流砂导流完毕且钢水流出后,导流溜槽移出至中间罐外不影响中间罐吊运的等待位,钢水流入中间罐,连铸钢包下降至低位,保护套管浸入中间罐钢水内,完成开浇。本发明不需停顿,没有影响现有钢包开浇准备程序,没有增加整个开浇时间,排除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行业连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
背景技术
连铸钢包钢水开浇时,钢包水口内填充的引流砂会首先流出,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每次开浇时流出的引流砂或者烧氧开浇时由之产生的烧氧产物会进入连铸中间罐,变成中间罐钢水中的杂质,如果中间罐钢水中的杂质不能及时上浮从溢流口流出的话,那么就会进入连铸钢坯,形成钢坯中的大型非金属夹杂或表面夹渣,进而降低连铸钢坯质量,严重制约了洁净钢、优特钢等高质量钢种的连铸生产。
目前,为避免连铸钢包开浇引流砂进入中间罐钢水,相关科研院所、生产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技术方案,但是均存在各自的缺陷:
发明专利《一种连铸过程控制引流砂进入中间包的方法》(申请号201810564363.6)采用的是在连铸钢包自钢水接受位旋转至浇注位途中暂停,开启钢包滑动水口,排除引流砂,再关闭滑动水口,然后钢包旋转至浇注位,开启滑动水口进行正常开浇,并在钢包自接受位旋转开始直至到浇注位正常开浇前,通过钢包水口透气座砖向钢包内吹入惰性气体,以提高钢包水口区域的钢水温度,防止钢包上水口内钢水凝结,影响滑动水口开启后的开浇成功率。该专利的缺点是:在钢包旋转过程中需要停顿下来进行引流砂排除,不但延长了连铸钢水开浇准备时间,且两次启动钢包滑动水口,钢包上水口区域钢水容易冻结;同时设置了水口透气砖及吹气作业,增加了连铸钢包开浇准备过程中的故障点。
发明专利《引流砂外排装置及连铸钢包开浇方法》(申请号:201510526147.9)采用的是在连铸钢包处于钢水接受位时,开启钢包滑动水口排除引流砂,然后关闭钢包滑动水口,同时通过水口滑板机构内的透气塞向钢包上水口内吹入惰性气体(氩气),直至钢包旋转至浇注位进行开浇操作为止,吹氩的目的是防止排砂后钢包上水口的钢水凝结,影响滑动水口再次开启的开浇成功率。该专利的缺点是:两次操作钢包滑动水口,增加了钢包开浇操作步骤和时间,钢包上水口区域钢水容易冻结;滑动水口机构内增加透气塞,结构复杂,故障率增高。
发明专利《通过分离回收引流砂提高钢水洁净度的滑动水口装置》(申请号201310183656.7,已失效)采用的是在钢包滑动水口机构内与下水口并列位置设置一个引流砂回收装置,在钢包开浇前,滑板机构开启至回收位,引流砂流入回收装置,待引流砂排除后,滑板迅速开启至开浇下水口位置,进行正常开浇。该专利的缺点与专利201510526147.9类似,且在钢包底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回收装置,布置困难、装卸复查、容量有限,难于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本发明不需停顿,没有影响现有钢包开浇准备程序,没有增加整个开浇时间,排除效果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铸钢包开浇时引流砂排除方法,在上升至高位的保护套管下方和中间罐上沿之间的空间设置能移动的导流溜槽;连铸钢包上升至高位且从钢水接受位直接旋转至浇注位,开浇准备就绪且安装好保护套管后,导流溜槽移入至保护套管正下方的工作位,开启钢包滑动水口,引流砂流入导流溜槽,被导流至中间罐上的溢流口内或直接导流至中间罐外的溢流罐内,引流砂导流完毕且钢水流出后,导流溜槽移出至中间罐外不影响中间罐吊运的等待位,钢水流入中间罐,连铸钢包下降至低位,保护套管浸入中间罐钢水内,完成开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南方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15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扭矩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铜管冷却式桉叶油提纯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