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横编三维内支撑结构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2273.4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5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高哲;蒋高明;檀江涛;丛洪莲;吴光军;周濛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D04B1/1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仇钰莹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支撑 结构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横编三维内支撑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编三维内支撑结构织物由上表面层、下表面层和中部的支撑结构纱线组成;所述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包括隔针编织的单面组织和满针编织的单面组织;中部的支撑结构纱线通过集圈将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连接成具有一体成形的三维内支撑结构织物;所述隔针编织的单面组织与支撑结构纱线形成的集圈线圈相连接,用于锁紧中部的支撑结构纱线形成的集圈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三维内支撑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还包括网孔,上表面层网孔和下表面层网孔是利用移圈编织工艺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三维内支撑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中部的支撑结构纱线为50D-1000D的涤纶单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编三维内支撑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中部的支撑结构纱线为50D-1000D的涤纶单丝。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横编三维内支撑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编三维内支撑结构织物的厚度为5mm-28mm。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横编三维内支撑结构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在四针床电脑横机上进行编织,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为电脑横机编织的两个单面组织织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具有电子选针装置的四针床电脑横机上编织,使用一根纱线利用筒状编织工艺在电脑横机上分别编织两个横列的满针单面组织的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接着用支撑结构纱线在编织上下两表面层的所用的两个针床上编织集圈工艺,将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连接成一体,再利用筒状编织工艺在电脑横机上分别编织两个横列的满针单面组织的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然后使用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所使用的纱线利用筒状编织工艺在电脑横机上分别编织两个横列的一隔一单面组织,通过在支撑结构纱线集圈编织后编织的一隔一单面组织来锁紧集圈结构,从而防止支撑结构纱线受压后刺穿织物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的支撑结构纱线在电脑横机上以集圈编织,所述集圈编织方式为:相同连接距离的集圈在前下针床和后下针床之间进行多层隔针编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的支撑结构纱线在电脑横机上以集圈编织,所述集圈编织方式为:相同连接距离的集圈在前下针床和后下针床之间进行多层隔针编织。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横机为四针床电脑横机,具有前下针床、后下针床、前上针床和后上针床;其中,前下针床和后下针床可实现编织和移圈动作,前上针床和后上针床可同时具有编织和移圈动作也可仅具有移圈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还包括网孔,所述网孔是在编织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的满针单面组织过程中利用电脑横机移圈工艺进行1-8针的移圈动作,从而在保证织物面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形成大小可变化的网孔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还包括网孔,所述网孔是在编织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的满针单面组织过程中利用电脑横机移圈工艺进行1-8针的移圈动作,从而在保证织物面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形成大小可变化的网孔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的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的单面组织为纱线编织的纬平针组织,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纱线可为同一根纱线,采用普通纱嘴供纱。
14.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横编三维内支撑结构织物在座椅包覆、鞋材、箱包和床垫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227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