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用户出行成本与出行效率的智能远程自主泊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2515.X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5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任毅龙;赵欣;于海洋;刘帅;姜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G06Q10/04;G06Q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郝亮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用户 出行 成本 效率 智能 远程 自主 泊车 方法 | ||
1.一种基于用户出行成本与出行效率的智能远程自主泊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出行下车点
根据用户当前的出行时刻以及出行位置到办公场所的距离,判断用户到达办公场所的时刻是否早于上班时刻,其中,用户到达办公场所的时间包括车辆从出行位置行驶到下车点的时间以及用户从下车点步行到办公场所的时间,通过用户的出行时间需求,确定出行下车点;定义车辆的行驶速度为sv,乘客的步行速度为sh,Dv,d表示车辆的出发位置到下车点的距离,Dd,w表示下车点到办公场所的距离,乘客上车时刻为T1,办公时刻为T3,可行的下车点满足条件:即选择用户到达办公场所的时刻早于上班时刻的下车点作为出行下车点;如果办公场所周围的下车点均不能使用户到达办公场所的时刻早于上班时刻,则选择的下车点作为出行下车点,即选择用户最早到达办公场所的下车点作为出行下车点;
步骤二、确定可用停车场
根据车辆的行驶时间以及根据停车场的车辆到达率、离开率计算可用的停车位,得出到达时刻的可用停车场;定义停车场的总车位数为Q,当前占用的车位数为q,车辆的到达率为w1,车辆的离开率为w2,车辆从下车点到达停车场的时间为Td,cp,办公场所周围有n个停车场,停车场的集合CP={CP1,CP2,…,CPn},当车辆到达第i个停车场时记可用的停车位数Z=Q-q-w1*Td,cp+w2*Td,cp对于办公场所周围的n个停车场,满足的停车场为可用停车场:
步骤三、确定各出行方案的费用
基于各出行方案的可用下车点、可用停车场以及用户的出行时间,计算车辆的油耗费用,以车辆的油耗费用作为各出行方案的费用;定义Dw,p为办公场所到上车点的距离,Dv,d为车辆的出发位置到下车点的距离,Dd,cp为下车点到停车场的距离,Dcp,p为停车场到上车点的距离,Dp,h为上车点到家的距离,Td,cp表示车辆从下车点到停车场的时间,Tcp表示车辆在停车场的停车时间,Tcp,p表示车辆从停车场到上车点的时间,Tw,p表示乘客从办公场所走到上车点的时间,T2表示车辆到达下车点时刻,T4表示下班时刻,α为单位时间停车场的停车费,ω表示车辆的单位路程能耗,办公场所周围存在j个上下车点组合,上下车点组合的集合W={W1,W2,…,Wj},各出行方案的费用为cost=Dv,d*ω+Dd,cp*ω+Tcp*α+Dcp,p*ω+Dp,h*ω其中Tcp=T4+Tw,p-Tcp,p-Td,cp-T2;
步骤四、确定最终出行方案
以费用最小的出行方案作为最终出行方案,依据最终出行方案实现车辆的智能远程自主泊车;若多个出行方案都是费用最小的出行方案,则选择其中用户步行时间最短的出行方案作为最终出行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出行成本与出行效率的智能远程自主泊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依据最终出行方案实现车辆的智能远程自主泊车具体为:车辆依据最终出行方案的下车点、停车场和上车点进行智能远程自主泊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251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