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锌基发光二极管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2599.7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5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霄;敖金平;冶琼;翟小崎;王婷婷;彭韬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14 | 分类号: | H01L33/14;H01L33/28;H01L33/02;H01L3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祁凡雨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锌 发光二极管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氧化锌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P型硅衬底、圆柱形金属纳米颗粒阵列层、电子阻挡层和ZnO层;
其中,圆柱形金属纳米颗粒阵列层的金属纳米颗粒为圆柱形,通过控制圆柱形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和间距,使得金属局域表面等离子体能量与ZnO激元能量相匹配,所述圆柱形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直径范围为5~1000nm,间距为10~5000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氧化锌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包括Ag、Au、Al、Cu、Ni、Ti、Pt中的任意一种金属。
3.一种氧化锌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金属纳米颗粒阵列层通过阳极氧化铝薄膜制备,制备出的金属纳米颗粒为圆柱形,可精确控制圆柱形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和间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氧化锌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S1:将阳极氧化铝薄膜转移到P型硅衬底;
S2:在阳极氧化铝薄膜上沉积金属层;
S3:移除阳极氧化铝薄膜,保留圆柱形金属纳米颗粒;
S4:在金属纳米颗粒上依次沉积电子阻挡层和ZnO层。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氧化锌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直径范围为5~1000nm,间距为10~5000nm。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氧化锌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阻挡层包括三氧化二铝或二氧化铪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氧化锌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金属纳米颗粒阵列层的制备采用水热法、磁控溅射、溶胶-凝胶法和原子层沉积中任意一种。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氧化锌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金属纳米颗粒阵列层、电子阻挡层和ZnO层的厚度范围均为1~500nm。
9.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氧化锌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阻挡层和ZnO层的制备均采用磁控溅射、电子束蒸发、溶胶-凝胶法和原子层沉积中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259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