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锌基发光二极管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2599.7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5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霄;敖金平;冶琼;翟小崎;王婷婷;彭韬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14 | 分类号: | H01L33/14;H01L33/28;H01L33/02;H01L3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祁凡雨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锌 发光二极管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氧化锌基发光二极管及制造方法,包括P型硅衬底、圆柱形金属纳米颗粒阵列层、电子阻挡层和氧化锌(ZnO)层,通过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增强ZnO的发光强度。本发明还公开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利用阳极氧化铝(AAO)薄膜制备纳米颗粒,可精确控制纳米颗粒的尺寸和间距。本发明的关键点在于利用AAO膜制备圆柱形金属纳米颗粒阵列,通过精确控制纳米颗粒阵列的形状、尺寸和间距,得到金属局域表面等离子体能量与ZnO激元能量最匹配的颗粒分布,最大程度增强ZnO发光,提高二极管的发光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氧化锌(ZnO)基发光二 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背景
近年来,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可抵抗磁场干扰、良好的线性特性及可高频 工作等优点,以宽禁带半导体为基础的紫外光电器件成为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 向。II-VI族氧化物ZnO因其直接宽带隙(3.37eV)和较大的激子束缚能(60meV), 被广泛用于研制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光探测器等紫外光电器件。然而, ZnO内部存在的本征缺陷如氧空位、锌间隙等限制了氧化锌(ZnO)紫外发光性 能,器件的发光强度一直备受影响。因此,抑制ZnO的缺陷发光,增强近带边 发光强度,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性能,是学者研究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氧化锌(ZnO)基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解决现 有技术中ZnO紫外发光较弱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ZnO基发光二 极管的制造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生产。
一种新型的氧化锌(ZnO)基发光二极管,包括P型硅衬底、圆柱形金属纳 米颗粒阵列层、电子阻挡层和氧化锌(ZnO)层,且所述金属颗粒的尺寸和间距 精确可控。本发明的关键点在于圆柱形金属纳米颗粒阵列层,通过控制圆柱形金 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和间距,使得金属局域表面等离子体能量与ZnO激元能量相 匹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阻挡层为三氧化二铝(Al2O3)或二氧化铪(HfO2), 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电子阻挡层可阻止金属颗粒与ZnO间非辐射耦合,同时 也不影响空穴从p型Si向ZnO层中转移。
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关键是:
通过阳极氧化铝薄膜(AAO)制备圆柱形金属纳米颗粒阵列,精确控制纳 米颗粒阵列的分布、尺寸和间距,利用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增 强氧化锌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ZnO基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AAO薄膜转移到P型硅衬底;
S2:在AAO薄膜上沉积金属层;
S3:移除AAO薄膜,保留金属纳米颗粒;
S4:在金属纳米颗粒上沉积电子阻挡层和ZnO层。
在该制造方法中,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可以为Ag、Au、Al、Cu、 Ni、Ti、Pt中任意一种金属;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层采用水热法、磁控溅射、溶胶-凝胶法和原子层沉积 中任意一种方法制备。
作为优选,所述AAO薄膜的孔直径范围为5~1000nm,间距为10~5000nm;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层、电子阻挡层和ZnO层的厚度范围为1~500nm;
作为优选,所述电子阻挡层和ZnO层采用磁控溅射、电子束蒸发、溶胶-凝 胶法和原子层沉积中任意一种方法制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25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